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探讨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1页 |
一、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 | 第13-14页 |
二、关于职前教师角色认知的研究 | 第14-16页 |
三、关于第二语言教师角色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四、关于国际汉语教师角色的研究 | 第17-19页 |
五、关于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的研究 | 第19-20页 |
六、当前研究的特点与局限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一、角色 | 第21-22页 |
二、角色认知 | 第22-23页 |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调查研究设计 | 第26-39页 |
第一节 研究框架 | 第26-31页 |
一、国际汉语教师角色分类 | 第26-27页 |
二、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分层 | 第27-30页 |
三、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研究框架 | 第30-31页 |
第二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1-39页 |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 | 第31-32页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32页 |
三、调查问卷的内容 | 第32-35页 |
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 第35-39页 |
第三章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整体性分析 | 第39-60页 |
第一节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对各角色类型的认知情况 | 第39-53页 |
一、汉语传授者 | 第39-40页 |
二、引导者 | 第40-41页 |
三、监控者 | 第41-43页 |
四、设计者 | 第43页 |
五、学习者 | 第43-45页 |
六、研究反思者 | 第45-46页 |
七、平等交际者 | 第46-47页 |
八、关怀者 | 第47-48页 |
九、适应者 | 第48-49页 |
十、协调者 | 第49-50页 |
十一、文化传播者 | 第50-52页 |
十二、文化理解者 | 第52-53页 |
第二节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在各层面的角色认知情况 | 第53-60页 |
一、课堂教学层面 | 第53-54页 |
二、自我发展层面 | 第54-56页 |
三、师生关系层面 | 第56-57页 |
四、工作系统层面 | 第57-58页 |
五、文化传播层面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差异性分析 | 第60-73页 |
第一节 样本离散度分析 | 第60-62页 |
第二节 性别差异分析 | 第62-65页 |
第三节 专业差异分析 | 第65-66页 |
第四节 教学时长差异分析 | 第66-71页 |
一、有无教学经历导致的差异 | 第66-68页 |
二、不同教学时长导致的差异 | 第68-71页 |
第五节 海外经历差异分析 | 第71-73页 |
第五章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及问题 | 第73-87页 |
第一节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总体情况 | 第73-76页 |
一、各角色层面的认知情况 | 第73-75页 |
二、各角色类型的认知情况 | 第75-76页 |
第二节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的影响因素 | 第76-80页 |
一、个体因素 | 第76-77页 |
二、培训背景 | 第77-78页 |
三、教学经历 | 第78-80页 |
第三节 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的问题及启示 | 第80-87页 |
一、国际汉语职前教师角色认知的问题 | 第80-83页 |
二、对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的启示 | 第83-87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附录 | 第9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