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企业行政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论A机械制造公司派遣员工激励方案优化设计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7页
    1.5 论文创新点第17-19页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第19-30页
    2.1 劳务派遣内涵第19-21页
        2.1.1 劳务派遣概念第19-20页
        2.1.2 劳务派遣优势第20-21页
    2.2 激励理论的基本内容第21-28页
        2.2.1 激励内涵第21-22页
        2.2.2 内容型激励理论第22-24页
        2.2.3 过程型激励理论第24-26页
        2.2.4 行为强化型激励理论第26-27页
        2.2.5 综合激励理论第27-28页
    2.3 派遣员工激励方面的相关研究第28-30页
第3章 A公司派遣员工激励现状及分析第30-37页
    3.1 A公司概况第30-32页
    3.2 A公司派遣员工现状第32-35页
        3.2.1 派遣员工概况第32-34页
        3.2.2 派遣员工特点第34-35页
    3.3 A公司派遣员工的激励现状第35-37页
        3.3.1 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体系第35页
        3.3.2 形成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第35页
        3.3.3 重视员工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第35页
        3.3.4 实行派遣员工转正机制第35页
        3.3.5 健全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条件第35-36页
        3.3.6 鼓励派遣员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第36页
        3.3.7 建立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第36-37页
第4章 A公司派遣员工激励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7-49页
    4.1 问卷调查设计第37-44页
        4.1.1 设计的目的和实施第37页
        4.1.2 样本情况第37-38页
        4.1.3 调查问卷分析第38-43页
        4.1.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43-44页
    4.2 人员访谈第44-45页
        4.2.1 人员访谈对象与内容第44-45页
        4.2.2 人员访谈结论第45页
    4.3 A公司派遣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第45-47页
        4.3.1 激励未能充分体现公平性第45-46页
        4.3.2 激励缺乏长远的眼光第46页
        4.3.3 激励忽略心理诉求第46-47页
    4.4 A公司派遣员工激励不足的原因第47-49页
        4.4.1 激励缺乏系统系和整体性第47页
        4.4.2 制度不健全第47页
        4.4.3 激励政策缺乏针对性第47页
        4.4.4 公司对激励制度重视程度不够第47-48页
        4.4.5 身份观念根深蒂固第48-49页
第5章 A机械制造公司派遣员工激励方案的改进设计第49-59页
    5.1 激励方案设计原则第49-50页
        5.1.1 公平原则第49页
        5.1.2 因人而异原则第49页
        5.1.3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第49-50页
    5.2 激励方案改进思路第50-51页
        5.2.1 物质激励第50页
        5.2.2 精神激励第50-51页
    5.3 派遣员工改进方案设计第51-59页
        5.3.1 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为派遣人员提供可观薪酬第51-52页
        5.3.2 派遣员工和内部员工实行同工同酬第52-53页
        5.3.3 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第53-54页
        5.3.4 加强对派遣员工培训第54页
        5.3.5 注重员工职业发展第54-55页
        5.3.6 加强沟通机制第55页
        5.3.7 吸纳派遣员工加入工会第55-56页
        5.3.8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第56-59页
第6章 A公司激励方案实施保障措施第59-61页
    6.1 领导重视第59页
    6.2 制度支持第59页
    6.3 人力支持第59-60页
    6.4 企业文化支持第60-61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7.1 结论第61页
    7.2 研究展望第61-63页
        7.2.1 研究不足第61-62页
        7.2.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附录一第66-69页
附录二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H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下一篇:通用电气(广州)公司供应商管理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