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1.2.1 汉字与文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1.2.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研究 | 第12-14页 |
| 1.2.3 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汉字文化研究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2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汉字文化 | 第16-22页 |
| 2.1 汉字文化概说 | 第16-17页 |
| 2.2 对外汉语教学视角下的汉字文化界定 | 第17-18页 |
| 2.3 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依据 | 第18-20页 |
| 2.3.1 汉字形体具有可释性 | 第18-19页 |
| 2.3.2 汉字文化具有理据性 | 第19-20页 |
| 2.3.3 汉字文化具有系统性 | 第20页 |
| 2.4 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 第20-22页 |
| 3 水(氵)部汉字抽样分析 | 第22-35页 |
| 3.1 水(氵)部汉字样本情况说明 | 第22-25页 |
| 3.1.1 抽取水(氵)部汉字为样本的原因 | 第22页 |
| 3.1.2 水(氵)部汉字样本分析依据 | 第22-23页 |
| 3.1.3 水(氵)部汉字样本统计 | 第23-25页 |
| 3.2 水(氵)部汉字文化分析 | 第25-32页 |
| 3.2.1 水(氵)部汉字样本分析原则 | 第25-26页 |
| 3.2.2 水(氵)部汉字本义 | 第26-29页 |
| 3.2.3 水(氵)部汉字文化内涵 | 第29-32页 |
| 3.3 水(氵)部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字及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第32-35页 |
| 3.3.1 水(氵)部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 第33-34页 |
| 3.3.2 水(氵)部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第34-35页 |
| 4 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字及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 第35-39页 |
| 4.1 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字及词汇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 第35-36页 |
| 4.2 汉字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字及词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第36-39页 |
| 4.2.1 明确汉字文化应用的辅助地位 | 第36-37页 |
| 4.2.2 建立以部首为中心的汉字文化系统 | 第37页 |
| 4.2.3 促进汉字文化应用的良性循环 | 第37-39页 |
| 结论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