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配气机构论文

计及气流噪声的消声器性能仿真分析与优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1.3.1 主要内容第13-14页
        1.3.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2 消声器性能试验第15-21页
    2.1 试验目的第15页
    2.2 试验条件与设备仪器第15-16页
        2.2.1 试验条件第15页
        2.2.2 试验设备第15-16页
    2.3 测试方法第16-17页
        2.3.1 尾管噪声测量第16页
        2.3.2 排气背压差测量第16页
        2.3.3 插入损失测量第16-17页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7-19页
    2.5 本章小结第19-21页
3 一维排气噪声仿真第21-31页
    3.1 排气噪声一维时域流体仿真方法第21-24页
        3.1.1 一维流体控制方程第21-22页
        3.1.2 —维有限体积法基本方程第22页
        3.1.3 计算的时间步长第22-23页
        3.1.4 一维声学量的计算第23-24页
    3.2 发动机及排气系统仿真模型第24-28页
        3.2.1 发动机模型建立与验证第24-27页
        3.2.2 排气系统及消声器模型第27-28页
    3.3 发动机与排气系统耦合仿真结果分析第28-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瞬态条件下气流再生噪声仿真第31-47页
    4.1 气流再生噪声产生的原因第31页
    4.2 气动声学理论基础第31-33页
        4.2.1 Lighthill方程第32页
        4.2.2 气流中的基本声源第32-33页
    4.3 气流再生噪声的计算方法第33-34页
        4.3.1 宽频噪声模型计算法第33-34页
        4.3.2 CAA直接计算法第34页
        4.3.3 FW-H声类比法第34页
        4.3.4 混合计算法第34页
    4.4 气流再生噪声计算第34-44页
        4.4.1 流场仿真计算第35-39页
        4.4.2 声场仿真计算第39-44页
    4.5 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第44-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7页
5 排气消声器的性能改进第47-55页
    5.1 改进方案的提出第47页
        5.1.1 排气消声器改进思路第47页
    5.2 改进方案的几何模型第47-49页
    5.3 改进方案声学性能对比第49-53页
        5.3.1 传递损失对比分析第49-50页
        5.3.2 插入损失对比分析第50页
        5.3.3 气流再生噪声声源分布对比第50-52页
        5.3.4 气流再生噪声对比第52页
        5.3.5 尾管噪声对比分析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5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6.1 全文总结第55-56页
    6.2 论文的创新点第56页
    6.3 研究展望第56-57页
致谢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P公司汽车覆盖件产品成本控制改进研究
下一篇:特殊支承条件下薄壁箱梁剪力滞效应的梁段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