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分布式学习环境中社会存在感差异研究--以“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教室为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1 社会存在感第13-14页
        1.2.2 分布式学习与分布式学习环境第14页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第14-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3 研究思路第16-17页
2 文献综述第17-27页
    2.1 社会存在感第17-20页
        2.1.1 社会存在感研究现状与概述第17页
        2.1.2 社会存在感的测量第17-19页
        2.1.3 社会存在感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论证第19-20页
        2.1.4 选取社会存在感作为研究角度的原因第20页
    2.2 分布式学习和分布式学习环境第20-22页
        2.2.1 分布式学习研究现状与概述第20-21页
        2.2.2 分布式学习环境研究现状与概述第21-22页
    2.3 “视频同步互动”分布式学习教室概述第22-27页
3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教学实验方案设计第27-36页
    3.1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教学实验方案设计概述第27页
    3.2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第27-28页
    3.3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教学实验过程设计第28-34页
        3.3.1 实验前测第28-29页
        3.3.2 教学方案设计第29-30页
        3.3.3 实验过程注意事项第30-34页
    3.4 社会存在感调查研究设计第34-35页
        3.4.1 调查问卷设计第34页
        3.4.2 访谈提纲设计第34-35页
    3.5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教学实验数据收集与初步整理第35-36页
4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实验数据分析第36-52页
    4.1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实验数据分析概述第36页
    4.2 后测成绩数据分析第36-37页
    4.3 非量化数据分析第37-40页
        4.3.1 访谈数据分析第37-38页
        4.3.2 参与感受整合分析第38-40页
    4.4 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第40-52页
        4.4.1 理解交流感差异分析第40-42页
        4.4.2 共同存在感差异分析第42-44页
        4.4.3 参与关注感差异分析第44-46页
        4.4.4 情绪蔓延感差异分析第46-48页
        4.4.5 行为依赖感差异分析第48-52页
5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实验结果讨论及其应用策略分析第52-56页
    5.1 分布式学习环境下实验结果讨论第52-53页
    5.2 分布式学习环境中开展教学的应用策略分析第53-56页
        5.2.1 限定课堂规模第53-54页
        5.2.2 关注学生差异第54页
        5.2.3 设计适应环境的教学方案第54页
        5.2.4 运用“互联网+”教育第54-56页
6 总结与展望第56-58页
    6.1 完成情况总结及本文创新第56页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附录一: 社会存在感调查问卷设计第61-63页
附录二: 与黄国祯教授邮件截图第63-64页
附录三: 练习题节选第64-6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侦查与辩护关系研究--以审判中心为视角
下一篇:环境风险因素与网络欺负:性别和特质攻击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