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1-14页 |
1.1.1 汉英对比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1.1.2 汉英词汇对比研究概述 | 第12页 |
1.1.3 汉英词义对比研究概述 | 第12-13页 |
1.1.4 词典释义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页 |
1.1.5 双语词典释义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1.2 理论基础、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14-17页 |
1.2.1 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2.1.1 语义场理论 | 第14页 |
1.2.1.2 编码度理论 | 第14-15页 |
1.2.1.3 义位微观结构 | 第15-16页 |
1.2.1.4 双语词典结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材料 | 第17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2.3.1 对比研究的方法 | 第17页 |
1.2.3.2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 第17页 |
1.3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第2章 家具及家具词 | 第19-21页 |
2.1 家具及家具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 家具词 | 第20-21页 |
第3章 汉英家具语义场编码度对比分析 | 第21-34页 |
3.1 家具语义场及义素分析 | 第21-22页 |
3.1.1 家具语义场的范围及划分 | 第21-22页 |
3.1.2 家具语义场义素分析 | 第22页 |
3.2 家具语义场编码度对比分析 | 第22-31页 |
3.2.1 “家具”语义场 | 第22-23页 |
3.2.2.“坐具”语义场 | 第23-26页 |
3.2.2.1.“凳子”语义场 | 第23-24页 |
3.2.2.2 “椅子”语义场 | 第24-25页 |
3.2.2.3 “沙发”语义场 | 第25页 |
3.2.2.4 “席”语义场 | 第25-26页 |
3.2.3 “卧具”语义场——“床”语义场 | 第26-27页 |
3.2.4 “承具”语义场——“桌子”语义场 | 第27-28页 |
3.2.5 “庋具”语义场 | 第28-30页 |
3.2.5.1 “橱”语义场 | 第28-29页 |
3.2.5.2 “箱”语义场 | 第29页 |
3.2.5.3 “盒”语义场 | 第29-30页 |
3.2.5.4 “篮”语义场 | 第30页 |
3.2.6 “架具”语义场——“架子”语义场 | 第30-31页 |
3.2.7 “屏具”语义场——“屏风”语义场 | 第31页 |
3.3 小结 | 第31-34页 |
3.3.1 汉英家具词编码度对比 | 第31页 |
3.3.2 汉英家具词编码度差异分析 | 第31-34页 |
第4章 汉英双语学习词典中的家具词释义研究 | 第34-47页 |
4.1 汉英双语学习词典中的家具词收词情况 | 第34-35页 |
4.2 汉英双语学习词典中的家具语义场义位对应与差异分析 | 第35-39页 |
4.2.1 完全对应义位 | 第35-36页 |
4.2.2 部分对应义位 | 第36-37页 |
4.2.3 完全不对应义位 | 第37-39页 |
4.3 Pocket Oxford和Collins的释义研究 | 第39-46页 |
4.3.1 Pocket Oxford和Collins中家具词的释义情况 | 第39-40页 |
4.3.2 Pocket Oxford和Collins中家具词的注释模式 | 第40页 |
4.3.3 Pocket Oxford和Collins的释义方式 | 第40-42页 |
4.3.4 Pocket Oxford和Collins家具词释义中出现的问题 | 第42-44页 |
4.3.4.1. 被释词词性与例证不一致 | 第42页 |
4.3.4.2 被释词义项与例证不对应 | 第42页 |
4.3.4.3 释义方式过于单一 | 第42-43页 |
4.3.4.4 被释词释义不准确、不完善 | 第43-44页 |
4.3.5 对汉英双语学习词典释义方面提出的建议 | 第44-46页 |
4.3.5.1 例证清晰化 | 第44页 |
4.3.5.2 释义方式多样化 | 第44-45页 |
4.3.5.3 释义要发挥文化传播的作用 | 第45页 |
4.3.5.4 汉英双语学习词典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应用建议 | 第45-46页 |
4.4 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