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一、引言 | 第10-17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旅游城市环境问题概述 | 第11-12页 |
2、国内外环境素养研究概述 | 第12-15页 |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1、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5-17页 |
二、旅游城市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概述 | 第17-20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17页 |
1、环境素养 | 第17页 |
2、教师环境素养 | 第17页 |
(二) 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的构成 | 第17-20页 |
1、环境情感素养 | 第18页 |
2、环境行为素养 | 第18页 |
3、环境认知素养 | 第18页 |
4、环境伦理素养 | 第18-19页 |
5、环境技能素养 | 第19页 |
6、环境教育素养 | 第19-20页 |
三、桂林市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现状调查 | 第20-35页 |
(一)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第20-21页 |
1、调查的方法 | 第20页 |
2、问卷形式和内容 | 第20页 |
3、样本分布 | 第20-21页 |
(二) 调查数据分析 | 第21-26页 |
1、环境情感素养方面 | 第21-22页 |
2、环境行为素养方面 | 第22-23页 |
3、环境认知素养方面 | 第23页 |
4、环境伦理素养方面 | 第23-24页 |
5、环境技能素养方面 | 第24-25页 |
6、环境教育素养方面 | 第25-26页 |
(三) 桂林市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调查分析 | 第26-35页 |
1、发现的问题 | 第26-31页 |
2、问题背后的原因 | 第31-35页 |
四、新时期提高旅游城市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的具体策略 | 第35-43页 |
(一) 完善高师地科教育课程体系 | 第35-36页 |
1、现阶段高师地科教育课程体系 | 第35-36页 |
2、合理的高师地科教育课程体系 | 第36页 |
(二) 完善中地理教师环境教育在职培训机制 | 第36-37页 |
1、培训内容 | 第36页 |
2、培训方式 | 第36-37页 |
(三) 完善中、高、会考考核机制 | 第37页 |
1、把环境知识列入中、高、会考考核内容 | 第37页 |
2、把学生的环境素养列入中、高、会考的评分体系 | 第37页 |
(四) 提高中学教师收入水平,保障教师基本生活 | 第37页 |
(五) 教师自身的努力 | 第37-43页 |
1、积极参与环境、环保科研 | 第38页 |
2、积极投身环保实践 | 第38-40页 |
3、融情于景,景中生情 | 第40页 |
4、开发乡土环境教育教材 | 第40-41页 |
5、建立环境教育资料库 | 第41-43页 |
五、结语 | 第43-46页 |
1、主要结论 | 第43-45页 |
2、论文的创新点 | 第45页 |
3、展望与不足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新时期旅游城市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调查问卷 | 第48-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