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TCO-B对福建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论文框架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6页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一、语言测试 | 第14页 |
二、反拨作用 | 第14-15页 |
三、PRETCO | 第15页 |
第二节 国内外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研究述评 | 第15-18页 |
一、国外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二、国内研究述评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国内PRETCO-B的反拨作用研究述评 | 第18-24页 |
一、PRETCO-B的发展史及重要性 | 第18页 |
二、新旧大纲下的PRETCO-B分析 | 第18-23页 |
三、PRETCO-B反拨作用研究现状回顾 | 第23-24页 |
第四节 支撑理论 | 第24-26页 |
一、Alderson&Wall的反拨作用假说理论 | 第24-25页 |
二、Bailey的反拨作用基本模型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6-32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26页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26-27页 |
一、问卷调查对象 | 第26-27页 |
二、访谈对象 | 第27页 |
第三节 研究工具和方法 | 第27-2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二、研究工具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研究实施过程 | 第29-32页 |
一、问卷实施过程 | 第29-30页 |
二、访谈实施过程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44页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一、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32-36页 |
二、教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第36-42页 |
第二节 教师访谈结果 | 第42-44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4-5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4-45页 |
第二节 研究启示与建议 | 第45-48页 |
一、对学生学习的启示建议 | 第45-46页 |
二、对教师教学的启示建议 | 第46-47页 |
三、对学校管理的启示建议 | 第47-48页 |
四、对测试系统的启示 | 第48页 |
第三节 研究局限性 | 第48-49页 |
第四节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附录 | 第54-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