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夏测验综合系统广东成年人常模的建立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前言 | 第7-10页 |
| 1.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 1.2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2.1 罗夏测验及其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 2.2 国外关于罗夏测验常模的研究 | 第11-15页 |
| 2.3 中国罗夏测验正常成年人样本的相关研究 | 第15-17页 |
| 2.4 小结 | 第17-19页 |
| 3 研究设计 | 第19-23页 |
| 3.1 常模样本的抽取和质量控制 | 第19-20页 |
| 3.2 研究工具 | 第20页 |
| 3.3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3.4 研究假设 | 第21页 |
| 3.5 施测和编码 | 第21-23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23-57页 |
| 4.1 常模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23-24页 |
| 4.2 常模样本罗夏测验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24-29页 |
| 4.3 常模样本工作表格 | 第29-33页 |
| 4.4 常模样本的形状质量 | 第33-34页 |
| 4.5 常模样本的常见反应内容及部位 | 第34-39页 |
| 4.6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罗夏测验变量特点 | 第39-52页 |
| 4.7 常模样本的信度 | 第52-55页 |
| 4.8 常模样本的效度 | 第55-57页 |
| 5 讨论 | 第57-65页 |
| 5.1 常模样本的相关情况 | 第57-58页 |
| 5.2 常模样本内的差异性分析 | 第58-61页 |
| 5.3 罗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 第61-63页 |
| 5.4 常见反应内容及部位 | 第63-64页 |
| 5.5 D分数转换表及Z分数的最佳估计值 | 第64-65页 |
| 6 结论 | 第65-66页 |
| 7 问题与展望 | 第66-67页 |
| 7.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6页 |
| 7.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录一 | 第75-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