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3.3 文献评述 | 第17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6 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第19-26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2.1.1 央企上市公司 | 第19页 |
2.1.2 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团队 | 第19页 |
2.1.3 内部薪酬差距 | 第19-20页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第20-25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2 锦标赛理论 | 第21-23页 |
2.2.3 行为理论 | 第23-25页 |
2.3 绩效的评价方法 | 第25-26页 |
2.3.1 净资产收益率 | 第25页 |
2.3.2 经济增加值EVA | 第25-26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6-32页 |
3.1 假设提出 | 第26-27页 |
3.2 样本选择 | 第27-28页 |
3.3 变量定义 | 第28-31页 |
3.3.1 被解释变量 | 第28页 |
3.3.2 解释变量 | 第28-29页 |
3.3.3 控制变量 | 第29-31页 |
3.4 模型构建 | 第31-32页 |
第4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第32-43页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2-33页 |
4.2 相关性检验 | 第33-34页 |
4.3 回归分析 | 第34-43页 |
4.3.1 对模型1的回归分析 | 第35-36页 |
4.3.2 对模型1中成长性较好企业的回归分析 | 第36-37页 |
4.3.3 对模型1中成长性较差企业的回归分析 | 第37-39页 |
4.3.4 对模型2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4.3.5 对模型2中成长性较好企业的回归分析 | 第40-41页 |
4.3.6 对模型2中成长性较差企业的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43-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5.2.1 适当拉开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充分发挥激励效应 | 第44-45页 |
5.2.2 适当调整薪酬差距,兼顾公平性 | 第45-46页 |
5.2.3 健全披露制度,注重隐形收入问题 | 第46页 |
5.2.4 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 | 第46-47页 |
5.3 研究不足之处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