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屠宰及肉类加工工业论文--肉制品论文

糖酵解脱氢酶对宰后羊肉色泽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第2-4页
SUMMARY第4-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7页
    引言第13页
    1.1 肌红蛋白与肉色第13-15页
    1.2 影响肉色的因素第15页
    1.3 影响肉色的内在因素第15-18页
        1.3.1 畜禽品种第15-16页
        1.3.2 遗传因素第16页
        1.3.3 饲养方式第16页
        1.3.4 年龄和性别第16页
        1.3.5 不同肌肉类型(不同部位肌肉)第16-17页
        1.3.6 宰后pH值及pH值下降速率第17页
        1.3.7 脂肪氧化第17页
        1.3.8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第17-18页
        1.3.9 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活力第18页
    1.4 影响肉色的外部因素第18-22页
        1.4.1 温度第18-19页
        1.4.2 氧分压第19-20页
        1.4.3 光照第20页
        1.4.4 包装方式第20页
        1.4.5 微生物第20-21页
        1.4.6 抗氧化剂第21页
        1.4.7 添加糖代谢中间产物第21-22页
    1.5 宰后肉中的糖酵解作用第22页
    1.6 糖酵解脱氢酶LDH-B和GAPDH第22-24页
        1.6.1 LDH-B与肉色稳定性第22-23页
        1.6.2 GAPDH与肉色稳定性第23-24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4页
    1.8 研究内容和方案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1.8.1 研究内容和方案第24-26页
        1.8.2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二章 不同部位肌肉糖酵解脱氢酶活性研究第27-44页
    引言第2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2.1.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27-29页
        2.1.2 试验方法第29-31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1-41页
        2.2.1 a*值与R630/580第31-32页
        2.2.2 色差值(L*、b*、Chroma、Hue)第32-36页
        2.2.3 肌红蛋白不同状态的占比第36页
        2.2.4 pH值第36-37页
        2.2.5 乳酸含量第37-38页
        2.2.6 NADH含量第38页
        2.2.7 LDH-B活性第38-40页
        2.2.8 GAPDH活性第40-41页
    2.3 讨论第41-43页
        2.3.1 不同部位a*值和R630/580 差异分析第41页
        2.3.2 不同部位肉p H值和乳酸含量差异分析第41-42页
        2.3.3 NADH、LDH-B和GAPDH对肉色稳定性影响第42-43页
    2.4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色泽稳定性不同羊背最长肌糖酵解脱氢酶活性研究第44-60页
    引言第44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3.1.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44页
        3.1.2 试验方法第44-45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5-56页
        3.2.1 a*值和R630/580第45-47页
        3.2.2 肌红蛋白各种状态的占比第47-49页
        3.2.3 色差值(L*、b*、Chroma和Hue angle)第49-51页
        3.2.4 pH值和乳酸含量第51-52页
        3.2.5 丙酮酸第52-53页
        3.2.6 NADH、LDH-B和GAPDH第53-56页
    3.3 讨论第56-58页
        3.3.1 肉色稳定性差异样品中a*值和R630/580 分析第56页
        3.3.2 肉色稳定性差异样品中L*、b*、Chroma和Hue angle分析第56-57页
        3.3.3 肉色稳定性差异样品中pH和乳酸含量分析第57-58页
        3.3.4 NADH、LDH-B和GAPDH对肉色稳定性的影响第58页
    3.4 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抑制GAPDH活性对羊肉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第60-74页
    引言第6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4.1.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60-61页
        4.1.2 试验方法第61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61-71页
        4.2.1 GAPDH活性第61-62页
        4.2.2 pH第62-63页
        4.2.3 乳酸和丙酮酸含量第63-65页
        4.2.4 色差值第65-68页
        4.2.5 肌红蛋白不同状态的占比第68-70页
        4.2.6 NADH含量第70-71页
    4.3 讨论第71-73页
        4.3.1 抑制GAPDH活性对亮度值(L*)的影响第71页
        4.3.2 抑制GAPDH活性对红度值(a*)的影响第71-72页
        4.3.3 抑制GAPDH活性对色饱和度(chroma)的影响第72页
        4.3.4 抑制GAPDH活性对NADH和GAPDH的影响及对肉色的作用途径第72-73页
    4.4 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GAPDH活性对高铁肌红蛋白还原的影响研究第74-84页
    引言第74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5.1.1 试验材料与仪器第74-75页
        5.1.2 试验方法第75-7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77-82页
        5.2.1 色差值第77-78页
        5.2.2 NADH含量第78页
        5.2.3 线粒体的形态学观察第78-79页
        5.2.4 高铁肌红蛋白占比第79-81页
        5.2.5 氧气消耗率第81-82页
    5.3 讨论第82-83页
        5.3.1 GAPDH底物GAP对肉色的影响第82页
        5.3.2 GAP对NADH含量的影响第82页
        5.3.3 GAPDH、GAP对高铁肌红蛋白还原的影响第82-83页
    5.4 小结第83-84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84-87页
    6.1 结论第84-85页
        6.1.1 不同部位肌肉糖酵解脱氢酶活性研究第84页
        6.1.2 色泽稳定性不同羊背最长肌糖酵解脱氢酶活性研究第84页
        6.1.3 抑制GAPDH活性对羊肉色泽稳定性的影响第84-85页
        6.1.4 GAPDH活性对高铁肌红蛋白的还原影响研究第85页
    6.2 论文的创新点第85页
    6.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6页
作者简介第96页
发表文章第96-97页
致谢第97-98页
导师简介第98-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骨营养品质评价与牦牛骨胶原蛋白肽功效研究
下一篇:自然法之“变”--洛克自然法思想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