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现代词汇论文

“新”“旧”的对称与不对称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7-14页
    0.1 选题缘由第7-8页
        0.1.1 研究反义词不对称现象有其重要意义第7页
        0.1.2 关于“新”“旧”对称和不对称现象的研究第7-8页
    0.2 相关研究综述第8-13页
        0.2.1 关于反义词对称与不对称的研究综述第8-11页
        0.2.2 关于“新”“旧”的研究综述第11-13页
    0.3 研究方法第13页
    0.4 语料来源第13-14页
第一章 “新”“旧”词汇层面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第14-29页
    1.1 “新”“旧”义项对比第14-15页
    1.2 “新”“旧”在构词能力上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第15-19页
        1.2.1 “新”“旧”构词数量的不对称性第15-16页
        1.2.2 “新”“旧”使用频率的不对称性第16-18页
        1.2.3 “新”“旧”构词顺序的不对称性第18-19页
    1.3 “新”“旧”构词方式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第19-21页
    1.4 “新”“旧”所构成的词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第21-28页
        1.4.1 词形对称第21-24页
        1.4.2 词形不对称第24-26页
        1.4.3 “新”“旧”在固定短语方面的对称与不对称第26-28页
    1.5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二章 “新”“旧”句法层面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第29-43页
    2.1 “新”“旧”在修饰与被修饰方面的对称与不对称性第29-37页
        2.1.1 “新”“旧”修饰名词的对称与不对称性第29-32页
        2.1.2 “新”“旧”修饰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性第32-34页
        2.1.3 “新”“旧”受副词修饰的对称与不对称性第34-37页
        2.1.4 “新”“旧”与动词搭配时的对称与不对称第37页
    2.2 “新”“旧”充当句法成分时的对称与不对称第37-41页
        2.2.1 “新”“旧”充当句法成分的对称分析第37-40页
        2.2.2“新”“旧”充当句法成分的不对称分析第40-41页
    2.3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三章 “新”“旧”语义层面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第43-50页
    3.1 “新”语义演变第43-45页
    3.2 “旧”语义演变第45-47页
    3.3 “新”“旧”语义演变的对称与不对称分析第47-49页
        3.3.1 “新”“旧”语义演变的对称分析第47-48页
        3.3.2 “新”“旧”语义演变的不对称分析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新”“旧”不对称现象的原因分析第50-56页
    4.1 语言内部的原因第50-52页
        4.1.1 “新”“旧”反义系统差异的原因第50-51页
        4.1.2 “新”“旧”语义、语音方面的原因第51-52页
    4.2 语言外部的原因第52-55页
        4.2.1 认知的角度第52页
        4.2.2 心理角度第52-53页
        4.2.3 经济原则第53-54页
        4.2.4 礼貌原则第54-55页
        4.2.5 社会文化因素第55页
    4.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语第56-58页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56-57页
    二.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北还乡团研究(1946-1949)
下一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很+有+名”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