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8-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4页 |
1.3.1 国外对课堂提问的研究 | 第9-11页 |
1.3.2 国内对课堂提问的研究 | 第11-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课堂观察法 | 第14页 |
1.4.2 案例研究法 | 第14页 |
1.4.3 文献分析法 | 第14-15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课堂提问 | 第16页 |
2.1.2 课堂有效提问 | 第16-17页 |
2.1.3 地理课堂有效提问 | 第17页 |
2.2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2.1 有效教学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页 |
2.2.3 师生互动理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评价标准的研究 | 第20-29页 |
3.1 有效提问评价标准的建构 | 第20-23页 |
3.1.1 课堂有效提问的价值追求 | 第20-21页 |
3.1.2 衡量课堂有效提问的标准 | 第21-23页 |
3.2 有效提问观察工具的选择 | 第23-29页 |
3.2.1 课堂观察 | 第23-25页 |
3.2.2 课堂观察工具的选择 | 第25-27页 |
3.2.3 数字化课堂观察平台的应用 | 第27-29页 |
第4章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分析 | 第29-49页 |
4.1 研究对象和内容的选择 | 第29-30页 |
4.2 课堂提问观察结果 | 第30-42页 |
4.2.1 教师提问阶段 | 第30-34页 |
4.2.2 候答阶段 | 第34-36页 |
4.2.3 学生回答阶段 | 第36-39页 |
4.2.4 教师理答阶段 | 第39-42页 |
4.3 课堂有效提问案例分析 | 第42-49页 |
4.3.1 课堂提问过程 | 第42-46页 |
4.3.2 课堂提问分析 | 第46-49页 |
第5章 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 第49-55页 |
5.1 高中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策略 | 第49-51页 |
5.1.1 问题类型多样化 | 第49-50页 |
5.1.2 提问语言有效 | 第50页 |
5.1.3 问题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 第50-51页 |
5.2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实施策略 | 第51-53页 |
5.2.1 把握提问时机 | 第51页 |
5.2.2 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 第51-52页 |
5.2.3 评价和完善学生回答 | 第52页 |
5.2.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第52-53页 |
5.3 高中地理课堂提问反思策略 | 第53-55页 |
5.3.1 建立地理教师合作共同体 | 第53页 |
5.3.2 善于自我反思 | 第53-55页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8页 |
6.1 结论 | 第55-56页 |
6.2 讨论 | 第56-58页 |
6.2.1 存在的不足 | 第56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