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话语权视域下的安徒生童话翻译 | 第7-12页 |
一、话语权理论及其影响下的文学翻译实践 | 第7-9页 |
二、安徒生童话翻译中的话语权问题 | 第9-12页 |
第一章 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主要译介史 | 第12-17页 |
第一节 译介规模:从零散到全面 | 第12-14页 |
一、评论、个别篇目、刊载篇目 | 第12-13页 |
二、选集、全集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译介形式:从单一到多样 | 第14-17页 |
一、印刷文本和衍生作品 | 第14-15页 |
二、不同层次的改编和挪用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话语权主导下的具体翻译行为——译介枚举 | 第17-31页 |
第一节 安徒生童话翻译中的篇目筛选 | 第17-20页 |
一、以现实需要为出发点 | 第17-19页 |
二、注重题材的多样性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安徒生童话翻译中的文本变化 | 第20-26页 |
一、童话的呈现:还原与补偿 | 第20-22页 |
二、童话的改译:改写与缩译 | 第22-24页 |
三、童话的误解:误译与误读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安徒生童话翻译中的思想遮蔽 | 第26-31页 |
一、安徒生童话中的基督教信仰 | 第26-28页 |
二、翻译中被遮蔽的基督教因素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安徒生童话翻译中多重话语权力的交织——原因探析 | 第31-40页 |
第一节 话语权的导向:意识形态与政治引导 | 第31-33页 |
一、意识形态与翻译实践 | 第31-32页 |
二、政治导向的作用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话语权的继承:文化传统与贫富观念 | 第33-36页 |
一、夏夷之辨抑制宗教情怀 | 第33-34页 |
二、贫富对立观念造成审美方式固化 | 第34-36页 |
第三节 话语权的媒介:知识分子与作者功能 | 第36-38页 |
一、译者和作者功能 | 第36页 |
二、知识分子身份的转变 | 第36-38页 |
第四节 话语权的接受:受众心理及理解层面 | 第38-40页 |
一、“前理解”和“期待视野” | 第38页 |
二、接受者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安徒生童话译作的经典化及其效应——影响研究 | 第40-47页 |
第一节 何谓翻译文学经典 | 第40-42页 |
一、经典的转译 | 第40-41页 |
二、安徒生童话作为经典产生的垂范作用 | 第41-42页 |
第二节 话语权系统对安徒生译作经典化的塑造 | 第42-47页 |
一、经典化的影响要素 | 第43-44页 |
二、教科书对安徒生童话经典地位的巩固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4页 |
后记 | 第54-55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