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现代汉语指名性状语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零、绪论第10-19页
 (一) 研究对象及意义第10-12页
  1. 研究对象第10-12页
  2. 研究意义第12页
 (二) 相关研究概况第12-17页
 (三) 研究理论、方法和语料、符号说明第17-19页
一、指名性状语的判定与类别第19-34页
 (一) 指名性状语判定标准第19-23页
  1. 形式标准—变换分析第19-21页
  2. 意义标准—语义相配第21-22页
  3. 形式标准与意义标准相互验证第22-23页
 (二) 指名性状语的类别第23-34页
  1. 依据被指成分的句法位置类别来分类第24-30页
  2. 依据指名性状语语义中蕴涵的生命义来分类第30-31页
  3. 依据指名性状语所在小句句式意义的差别来分类第31-34页
二、指名性状语的句法分析第34-56页
 (一) 指名性状语的句法特点第34-43页
  1. 充当指名性状语的词语第34-40页
  2. 标记词"地"的多重功能第40-43页
 (二) 指名性状语所指名词性成分的句法特点第43-47页
  1. 指主式状语指向的主语的表现形式第44-45页
  2. 指宾式状语指向的宾语的表现形式第45-47页
 (三) 指名性状语所联系的谓语动词句法特点第47-52页
  1. 谓语动词类别归属第47-49页
  2. 谓语动词句法形式第49-51页
  3. 谓语动词共现成分情况第51-52页
 (四) 指名性状语构成状心短语的句法功能第52-56页
  1. 指名性状心短语作谓语第52-53页
  2. 指名性状心短语作定语第53-54页
  3. 指名性状心短语作主语、宾语、补语第54-56页
三、指名性状语的语义分析第56-69页
 (一) 指名性状语与指向的事物的语义联系第56-63页
  1. 表物修饰语分类第57-60页
  2. 性状的语义扩张第60-62页
  3. 指名性状语"事物性"的语义辖域第62-63页
 (二) 指名性状语与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第63-69页
  1. 指名性状语"行为性"表现第63-67页
  2. 指名性状语"行为性"的语义辖域第67-69页
四、指名性状语在句式中的表现第69-93页
 (一) 句式理论和指名性状语句第69-71页
  1. 句式理论概说第69-70页
  2. 指名性状语句的句式身份第70-71页
 (二) 指名性状语句的动核结构第71-74页
  1. 指名性状语的双重语义身份第71-72页
  2. 指名性状语句动核结构描写第72-74页
 (三) 指名性状语句中相关成分的互动制约表现第74-86页
  1. 描人式状语句中相关成分的互动制约表现第74-75页
  2. 描物式状语句中相关成分的互动制约表现第75-78页
  3. 使成式状语句中相关成分的互动制约表现第78-80页
  4. 存现式状语句中相关成分的互动制约表现第80-84页
  5. 本体式状语句中相关成分的互动制约表现第84-86页
 (四) 指名性状语移位作定语的条件第86-93页
  1. 描人式状语移位作定语的条件第86-89页
  2. 描物式状语移位作定语的条件第89-90页
  3. 使成式状语移位作定语的条件第90页
  4. 存现式状语移位作定语的条件第90-91页
  5. 本体式状语移位作定语的条件第91-93页
五、指名性状语状位实现的多层解释第93-118页
 (一) 指名性状语状位实现的语用动因第93-110页
  1. 指名性状语是一种明示行为语第93-100页
  2. 指名性状语是一种强式主焦点第100-110页
 (二) 指名性状语状位实现的认知动因第110-115页
  1. 距离象似性第110-112页
  2. 顺序象似性第112-113页
  3. 经济动因第113-115页
 (三) 指名性状语状位实现的篇章动因第115-118页
  1. 结构的匀整化第115-116页
  2. 篇章回指显著化第116-118页
六、结语第118-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6-127页
致谢第127-129页

论文共12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日“时地格”介词短语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儒林外史》中“将”的用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