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高校虚拟社区的学习有效性评价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引言第12-21页
   ·研究背景第12-14页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第12-13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快速发展第13页
     ·网上学习真的发生了吗第13-14页
   ·问题提出第14-15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15-16页
     ·虚拟社区第15页
     ·学习有效性第15页
     ·学习有效性评价第15-16页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6-18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意义第17-18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1页
     ·研究思路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9-21页
2 文献综述第21-36页
   ·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第21-29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基础理论第22-28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技术第28-29页
     ·虚拟学习社区与教学第29页
   ·有效学习研究第29-31页
     ·有效学习目标和方法第29-30页
     ·有效学习的条件第30-31页
   ·网络学习评价研究第31-34页
     ·网络学习评价的内涵和特征第32页
     ·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2-33页
     ·网络学习评价系统的研发第33-34页
   ·总体评述第34-36页
3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框架的设计第36-44页
   ·学习有效性的内涵第36-38页
     ·“有效”及“有效性”第36-37页
     ·“有效学习”及“学习有效性”第37页
     ·有效学习评价第37-38页
   ·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有效性评价内涵第38-39页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框架第39-44页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的一级指标第39-41页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的二级指标第41-42页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框架形成第42-44页
4 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量表的开发第44-57页
   ·量表开发的目标与原则第44-46页
     ·评价量表的目标第45页
     ·评价量表的设计原则第45-46页
   ·评价量表的编制第46-51页
     ·项目编制第46-50页
     ·结构分析第50-51页
   ·评价量表的预测第51-57页
     ·预测实施第51-52页
     ·结果分析第52-56页
     ·正式评价量表形成第56-57页
5 高校虚拟学习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的实践第57-81页
   ·实践一:“学习元”社区的学习有效性评价第57-69页
     ·平台简介第58-59页
     ·评价量表的应用及结果分析第59-64页
     ·学习有效性的客观数据分析第64-69页
     ·学习有效性评价报告第69页
   ·实践二:“学习科学与技术”社区的学习有效性评价第69-81页
     ·平台简介第69-70页
     ·评价量表的应用及结果分析第70-73页
     ·学习有效性的客观数据分析第73-79页
     ·学习有效性评价报告第79-81页
6 总结与展望第81-87页
   ·研究成果第81-82页
   ·创新之处第82页
   ·建议与不足第82-86页
     ·建议第82-85页
     ·不足第85-86页
   ·后续研究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3页
附录一:虚拟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调查问卷(初稿)第93-96页
附录二:虚拟社区学习有效性评价调查问卷(一轮修改)第96-98页
附录三:虚拟社区学习有效性调查问卷(二轮修改—最终)第98-100页
作者简历第100-103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知识管理的个人学习环境构建
下一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徐州汉文化教育与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