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5页 |
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内涵及意义 | 第15-20页 |
一、 迁移能力概述 | 第15-18页 |
(一) 迁移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迁移的类型 | 第15-17页 |
(三) 迁移能力的概念 | 第17-18页 |
二、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意义 | 第18-20页 |
(一)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 第18-19页 |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19页 |
(三) 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 第19页 |
(四) 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影响迁移能力的因素 | 第20-27页 |
一、 客观因素 | 第20-24页 |
(一) 学习材料的性质 | 第20-22页 |
(二) 教师的有效指导 | 第22-23页 |
(三) 有目的的练习 | 第23-24页 |
二、 主观因素 | 第24-27页 |
(一) 学生的智力水平 | 第24-25页 |
(二) 学生的认知结构 | 第25-26页 |
(三) 学生的心理定势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 第27-39页 |
一、 培养有利于迁移的学习态度 | 第27-28页 |
二、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 | 第28-35页 |
(一) 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 第28-29页 |
(二)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并完善知识结构 | 第29-32页 |
(三)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 | 第32-34页 |
(四) 创设丰富情境,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 | 第34-35页 |
三、 授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 第35-36页 |
四、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教学技巧 | 第36-39页 |
(一) 加强基本知识、概念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概括水平 | 第36-37页 |
(二) 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 | 第37-38页 |
(三) 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 第39-41页 |
一、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 第39页 |
二、 迁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第39-40页 |
三、 注意榜样的示范作用 | 第40页 |
四、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