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原由及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的问题 | 第9页 |
三、研究的目的 | 第9-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 第11-24页 |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与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一) 医务社会工作的历史沿革 | 第11-14页 |
(二) 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二、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充分性 | 第15-24页 |
(一) 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 第15-19页 |
(二) 我国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充分性: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视角与实务技能 | 第19-24页 |
第三章 研究的方法论 | 第24-28页 |
一、社会建构主义立场下的民族志研究 | 第24-26页 |
(一) 社会建构主义立场下的质性研究 | 第24-25页 |
(二) 民族志的研究探索 | 第25-26页 |
二、资料的搜集与处理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深圳市P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实录 | 第28-33页 |
一、深圳市P医院医务社会工作概况 | 第28-29页 |
二、工作内容与流程实录 | 第29-33页 |
(一) 走访科室 | 第29-30页 |
(二) 小组工作 | 第30-31页 |
(三) 社区工作 | 第31-32页 |
(四) 督导和培训 | 第32-33页 |
第五章 资源链接与整合——“身心灵社”全人健康视角 | 第33-43页 |
一、医疗领域相关知识的储备:资源信息互动 | 第34-35页 |
二、系统化的接案流程和评估体系:资源链接与整合的逻辑框架 | 第35-37页 |
三、专业素养与技巧的运用:资源链接与整合的操作化支持 | 第37-38页 |
四、多渠道经济援助:资源链接与整合的代表性问题 | 第38-43页 |
第六章 资源链接与整合的成效反思与总结 | 第43-48页 |
一、服务对象角度 | 第43-44页 |
(一) 病患及其家属 | 第43-44页 |
(二) 医护人员减压小组 | 第44页 |
二、医务社会工作者角度 | 第44-46页 |
(一) 工作技巧有待加强 | 第44-45页 |
(二) 角色与伦理冲突 | 第45页 |
(三) 医务社工的社会知晓度不高 | 第45-46页 |
三、社会资源渠道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