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浮躁心理疏导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浮躁心理的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4页 |
一、浮躁及浮躁心理的含义 | 第9页 |
(一) 浮躁 | 第9页 |
(二) 浮躁心理 | 第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9-14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第9-10页 |
(二) 国内外学者关于人的心理健康的论述 | 第10-11页 |
(三) 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述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大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 第14-20页 |
一、大学生浮躁心理的表现 | 第14-16页 |
(一) 不思进取 | 第14页 |
(二) 狂热冒失 | 第14-15页 |
(三) 做事极端 | 第15-16页 |
(四) 急功近利 | 第16页 |
二、大学生浮躁心理的形成原因 | 第16-20页 |
(一) 社会风气的熏染 | 第16-17页 |
(二) 教育的失误 | 第17-18页 |
(三) 大学生个体原因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大学生浮躁心理的危害 | 第20-24页 |
一、造成大学生人格异化,阻碍大学生成才 | 第20-21页 |
(一) 导致大学生心理缺陷 | 第20-21页 |
(二) 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 第21页 |
二、影响社会风气,阻碍社会和谐 | 第21-24页 |
(一) 引起社会价值认知失调 | 第21-22页 |
(二) 导致社会失范行为增多 | 第22-24页 |
第四章 大学生浮躁心理的疏导对策 | 第24-33页 |
一、优化社会环境 | 第24-26页 |
(一) 正确舆论的引导 | 第24-25页 |
(二) 先进榜样的带动 | 第25页 |
(三) 对社会不良风气进行治理 | 第25-26页 |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26-30页 |
(一)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 | 第26-27页 |
(二)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 第27-28页 |
(三) 加大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 第28-29页 |
(四)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 第29-30页 |
三、个体心理的自我调整 | 第30-33页 |
(一)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 第30-31页 |
(二) 提高自控能力 | 第31页 |
(三) 养成务实精神 | 第31-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附录 | 第37-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