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绪论 | 第6-15页 |
| 一、学科性质 | 第6-7页 |
| 二、历史回顾 | 第7-10页 |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四、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乐习不倦,学习动机的培养 | 第15-17页 |
| 一、认知驱力的培养 | 第15-16页 |
| 二、自我—增强驱力的培养 | 第16-17页 |
| 三、附属驱力的培养 | 第17页 |
| 第二章 学习过程与教学构想 | 第17-40页 |
| 第一节 视唱练耳学习的前提条件 | 第17-19页 |
| 一、生理可行性 | 第17-18页 |
| 二、物理可行性 | 第18页 |
| 三、声音感受力 | 第18页 |
| 四、环境因素 | 第18-19页 |
| 第二节、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 | 第19-40页 |
| 一、音乐中四种基本要素概念的形成 | 第19-27页 |
| 二、对于音乐音响基本组织形式的感知与理解 | 第27-37页 |
| 三、音乐记忆的培养 | 第37-40页 |
| 第三章 学习结果的测试 | 第40-43页 |
| 一、要明确测试的目的 | 第40-41页 |
| 二、尽量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有效性和标准化程度 | 第41页 |
| 三、视唱练耳测试形式 | 第41-42页 |
| 四、做好视唱练耳水平测试分析报告 | 第42-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