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助式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31页 |
第一节 二语习得理论发展综述 | 第12-22页 |
第二节 美国汉语教学现状 | 第22-29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目标方法与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扶助式语言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 | 第31-62页 |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文化观 | 第31-39页 |
第二节 维高斯基的教育和最佳发展区域理论 | 第39-45页 |
第三节 扶助式语言教育法 | 第45-50页 |
第四节 扶助式语言教学模式的类型 | 第50-57页 |
第五节 扶助式语言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法的比较 | 第57-62页 |
第三章 从汉语汉字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 | 第62-90页 |
第一节 汉字学习的问卷调研及分析 | 第65-76页 |
第二节 汉字教学 | 第76-83页 |
第三节 词语和句法的教学 | 第83-87页 |
第四节 语言与文化 | 第87-90页 |
第四章 扶助式汉语教学模式 | 第90-109页 |
第一节 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设置 | 第90-92页 |
第二节 扶助式教学活动的设计 | 第92-104页 |
第三节 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 第104-106页 |
第四节 教材的作用 | 第106-109页 |
第五章 扶助式汉语教学实践案例 | 第109-133页 |
第一节 教学案例一《辣椒》 | 第110-113页 |
第二节 教学案例二《我爱我的家》 | 第113-117页 |
第三节 教学案例三《我爱运动》 | 第117-122页 |
第四节 教学案例四《北京 2008》 | 第122-128页 |
第五节 教学案例分析 | 第128-133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33-137页 |
附录一 | 第137-140页 |
附录二 | 第140-146页 |
附录三 student work 001 | 第146-147页 |
附录四 Pepper | 第147-148页 |
附录五 辣椒2 | 第148-149页 |
附录六 family tree 1 | 第149-150页 |
附录七 family tree 2 | 第150-151页 |
附录八 汉字魔方 | 第151-152页 |
附录九 福娃1 | 第152-153页 |
附录十 福娃2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5页 |
后记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