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心理学论文--学生心理学论文

当前我国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心理研究与对策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研究的必要性第11-18页
   ·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综述第11-12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形成原因第12-14页
     ·社会转型的副作用第12页
     ·大学生就业体制转变的影响第12-13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本身成长中的不足第13页
     ·家庭教育不当和亲情缺失第13页
     ·传统意识推波助澜第13-14页
     ·高等教育存在不足第14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影响第14-16页
     ·增加了弱势群体问题的复杂性第14-15页
     ·加重了中国高等教育现实发展困境第15页
     ·导致责任和利益的分离第15-16页
   ·研究意义第16-18页
     ·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第16页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理念实现第16-17页
     ·消除人们的偏见,改变人们看法第17页
     ·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就全面发展人才第17-18页
第二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定位和分类第18-27页
   ·弱势的理解第18页
   ·弱势群体定位第18-19页
     ·弱势群体的由来第18-19页
     ·弱势群体的内涵第19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解释第19-22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几种见解第19-20页
     ·考察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多维角度第20-21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内涵揭示第21-22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分类第22-27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分类标准第22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类型第22-27页
第三章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研究第27-38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研究第27-34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研究原则第27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总体心理状况和特点第27-28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不同类型心理探寻第28-34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不等于心理弱势第34-38页
     ·弱势是相对的第35页
     ·特定群体有特定心理状况第35-36页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手段和能力有落差第36页
     ·社会的偏见,人们认识上的误区第36-38页
第四章 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第38-59页
   ·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理性思考第38-42页
     ·从人的社会性看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第38-39页
     ·从社会协同理论看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第39-41页
     ·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第41-42页
   ·关爱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对策第42-59页
     ·学校关爱第42-46页
     ·国家救助第46-52页
     ·社会支持第52-55页
     ·家庭扶持第55-56页
     ·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第56-59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1页
注释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程工业数据显著误差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