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一、清之际训诂与儒学进一步互促局面的形成 | 第7-23页 |
(一)实学及其发展历程 | 第7-12页 |
1.何为"实学" | 第7-8页 |
2.实学的发展历程 | 第8-12页 |
(二)训诂学者对实学思想的接受与利用 | 第12-23页 |
1.顾炎武训诂实践与实学思想的融合与相互作用 | 第12-14页 |
2.戴震的训诂实践与实学思想的内在关联 | 第14-17页 |
3.章学诚训诂观念与实学思想的密切关系 | 第17-20页 |
4.章太炎学术研究中的训诂与实学 | 第20-23页 |
二、清儒实学思想对训诂的影响 | 第23-36页 |
(一)清儒实学思想对训诂学界的影响 | 第23-30页 |
1.实学思想改变了训诂界的学术风气 | 第23-25页 |
2.实学思想更新完善了训诂的治学方法 | 第25-27页 |
3.实学思想催生了一大批训诂大师 | 第27-30页 |
(二)清代实学思想影响下的训诂成就 | 第30-36页 |
1.传注类训诂著作的空前繁富 | 第30-31页 |
2.研究古代训诂专书的著作空前涌现 | 第31-35页 |
3.超越前代的训诂专书的大量编撰 | 第35-36页 |
三、清儒训诂对儒学发展影响 | 第36-44页 |
(一)清儒的"考据"与"通经"促进了儒学的回归 | 第36-40页 |
1.清儒的"考据"对儒学回归的作用 | 第36-38页 |
2.清儒的"通经"对儒学回归的作用 | 第38-40页 |
(二)清儒整理刊刻儒家典籍进一步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 第40-44页 |
1.校刻《十三经注疏》在巩固儒学地位方面的作用 | 第40-41页 |
2.汇刻《皇清经解》、《皇清经解续编》对巩固儒学地位的作用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