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助词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前言 | 第6-10页 |
一、南戏与《琵琶记》 | 第6-7页 |
二、《琵琶记》版本及语言的时代性 | 第7-8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8页 |
四、研究宗旨 | 第8-9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一章 动态助词 | 第10-22页 |
第一节 "了""着""过" | 第10-17页 |
第二节 "却""将""取" | 第17-20页 |
第三节 尝试态助词“看” | 第20-21页 |
第四节 动态助词小结 | 第21-22页 |
第二章 事态助词 | 第22-28页 |
第一节 "了" | 第22-25页 |
第二节 "来" | 第25-27页 |
第三节 事态助问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结构助词 | 第28-38页 |
第一节 "的""地" | 第28-32页 |
第二节 "得" | 第32-35页 |
第三节 "之""个" | 第35-37页 |
第四节 结构助词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语气助词 | 第38-47页 |
第一节 "也""矣"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焉""与""乎""哉"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者""咱""则个" | 第41-43页 |
第四节 "么""呵""那" | 第43-45页 |
第五节 "休""便了""也么哥" | 第45-46页 |
第六节 语气助词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附论 | 第47-52页 |
第一节 助词“杀”“念” | 第47-48页 |
第二节 词缀“生”“家”“地(的)” | 第48-50页 |
第三节 "每""行"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