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莲子心简介 | 第10-12页 |
1.1.1 莲子心资源概况 | 第10页 |
1.1.2 莲子心油及其营养价值 | 第10-12页 |
1.2 酶法提油工艺 | 第12-14页 |
1.2.1 酶法提油基本原理 | 第12页 |
1.2.2 酶法提油工艺方法 | 第12-14页 |
1.2.3 酶法提油的优势 | 第14页 |
1.3 粉末油脂 | 第14-17页 |
1.3.1 粉末油脂芯材的选择 | 第14-15页 |
1.3.2 粉末油脂壁材的选择 | 第15页 |
1.3.3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作为粉末油脂的壁材 | 第15-16页 |
1.3.4 粉末油脂乳化剂的选择 | 第16页 |
1.3.5 粉末油脂生产工艺 | 第16-17页 |
1.3.6 粉末油脂品质评价 | 第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莲子心油的酶法浸提工艺 | 第19-34页 |
2.1 材料与设备 | 第19-20页 |
2.1.1 材料及试剂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2 方法 | 第20-22页 |
2.2.1 莲子心原料组成测定 | 第20页 |
2.2.2 工艺流程 | 第20-21页 |
2.2.3 最适水解酶的筛选 | 第21页 |
2.2.4 最适酶组合的筛选 | 第21页 |
2.2.5 酶法浸提莲子心油的单因素实验 | 第21-22页 |
2.2.6 酶法浸提莲子心油条件的优化 | 第22页 |
2.2.7 油脂常规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33页 |
2.3.1 原料特性对酶选择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2 酶法浸提莲子心油各因素对提油率的影响 | 第23-31页 |
2.3.3 正交实验 | 第31-32页 |
2.3.4 验证实验 | 第32页 |
2.3.5 莲子心油理化性质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莲子心油粉末油脂的制备 | 第34-43页 |
3.1 材料与仪器 | 第34-35页 |
3.1.1 原料及试剂 | 第34页 |
3.1.2 仪器 | 第34-35页 |
3.2 方法 | 第35-38页 |
3.2.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 | 第35页 |
3.2.2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HLB值的推算 | 第35-36页 |
3.2.3 乳状液的制备 | 第36页 |
3.2.4 粉末油脂的制备 | 第36页 |
3.2.5 粉末油脂包埋率的测定 | 第36-37页 |
3.2.6 莲子心油粉末油脂配方优化的单因素实验 | 第37页 |
3.2.7 莲子心油粉末油脂配方优化的正交实验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3.1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HLB值 | 第38页 |
3.3.2 莲子心油粉末油脂配方各因素对ES和MEE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3 正交实验 | 第40-41页 |
3.3.4 验证实验 | 第41-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莲子心油粉末油脂的品质分析 | 第43-56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4.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43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4.1.3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4.2.1 粉末油脂感官性质 | 第46-47页 |
4.2.2 粉末油脂超微结构观察 | 第47-48页 |
4.2.3 粉末油脂理化性质 | 第48-49页 |
4.2.4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9-51页 |
4.2.5 莲子心油包埋前后成分变化分析 | 第51-53页 |
4.2.6 莲子心油粉末油脂和莲子心油在储存期间POV值的变化 | 第53-54页 |
4.2.7 莲子心油粉末油脂货架寿命预测 | 第54-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