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8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与回顾 | 第9-12页 |
(一) 国内关于商贸口语教材研究述评 | 第9-10页 |
(二) 国内商务汉语口语教材概况 | 第10页 |
(三) 国内商务汉语口语教材存在的问题述评 | 第10-12页 |
第二章 理论依据和研究总体方案 | 第12-15页 |
一、理论依据 | 第12-13页 |
二、研究总体方案 | 第13-15页 |
(一)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三章 对两部教材课文编排体例的比较及分析 | 第15-32页 |
一、对“商贸汉语”、“中级”及“课文”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一) 对“商贸汉语”范围的界定 | 第15页 |
(二) 对“中级”范围的界定 | 第15-16页 |
(三) 对“课文”范围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课文编排的基本框架 | 第17页 |
三、课文的交际角色安排 | 第17-19页 |
四、课文形式及人物设置 | 第19页 |
(一) 《经贸中级汉语口语》的课文形式及人物设置 | 第19页 |
(二) 《汉语商务通》的课文形式及人物设置 | 第19页 |
五、课文特点及存在问题 | 第19-27页 |
(一) 《经贸中级汉语口语》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4页 |
(二) 《汉语商务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六、课文编排的原则及建议 | 第27-32页 |
(一) 商贸汉语中级口语教材课文编排的原则 | 第27页 |
(二) 商贸汉语中级口语教材课文编排体例的建议 | 第27-32页 |
第四章 对两部教材课文交际功能项目的比较与分析 | 第32-40页 |
一、交际功能项目简介 | 第32-33页 |
(一) 生活类 | 第32页 |
(二) 业务类 | 第32-33页 |
二、课文中交际功能项目的分布 | 第33-35页 |
三、课文中交际功能项目的分析 | 第35-38页 |
(一) 《经贸中级汉语口语》课文中交际功能项目的分析 | 第35-37页 |
(二) 《汉语商务通——口语中级教程》课文中交际功能项目的分析 | 第37-38页 |
四、课文交际功能项目的编排建议 | 第38-40页 |
(一) 教材覆盖的交际功能项目应尽量全面 | 第38页 |
(二) 应注重商贸汉语交际功能项目的语体特征 | 第38-39页 |
(三) 适当调整交际功能子项目的场景覆盖率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商贸中级口语课文中文化部分的编排及分析 | 第40-46页 |
一、文化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 第40页 |
二、中国文化在商贸活动中的体现 | 第40-41页 |
三、交际文化在商贸中级口语课文中的体现 | 第41-43页 |
(一) 交际文化在《经贸中级汉语口语》课文中的体现 | 第42-43页 |
(二) 交际文化在《汉语商务通—口语中级教程》课文中的体现 | 第43页 |
四、课文中交际文化内容的编排建议 | 第43-46页 |
(一) 文化部分内容应着重解决深层次的语言中的文化问题 | 第43-44页 |
(二) 选择的文化项目应正面、健康、得体 | 第44页 |
(三) 加快研究、制定商务汉语文化项目教学大纲 | 第44-46页 |
第六章 对新一代商贸中级汉语口语教材课文编写的构想 | 第46-48页 |
一、营造真实的商务环境 | 第46页 |
二、建立言语策略及功能体系 | 第46页 |
三、有机融合商贸专业知识与文化内容 | 第46-47页 |
四、借鉴并应用各种新的科技手段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