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修辞研究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列子与《列子》 | 第11-13页 |
一、关于列子 | 第11-12页 |
二、《列子》概说 | 第12-13页 |
第二节《列子》研究概况 | 第13-19页 |
一、20世纪之前 | 第13-14页 |
二、20世纪之后 | 第14-19页 |
第三节 选题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一章《列子》的辞格运用 | 第20-40页 |
第一节 修辞与辞格 | 第20-23页 |
一、关于修辞 | 第20-21页 |
二、关于辞格 | 第21-23页 |
第二节 语义上的辞格 | 第23-35页 |
一、引用 | 第23-25页 |
二、比喻 | 第25-30页 |
三、夸张 | 第30-31页 |
四、摹状 | 第31-35页 |
第三节 布置上的辞格 | 第35-38页 |
一、排比 | 第35-36页 |
二、对偶 | 第36-37页 |
三、反复 | 第37-38页 |
四、顶真 | 第38页 |
第四节 其他辞格 | 第38-40页 |
一、借代 | 第38-39页 |
二、节缩 | 第39-40页 |
三、藏词 | 第40页 |
第二章 《列子》的词语锤炼 | 第40-48页 |
第一节 同义词的运用 | 第41-45页 |
一、动词性同义词 | 第41-42页 |
二、形容词性同义词 | 第42-43页 |
三、名词性同义词 | 第43-44页 |
四、同义词的连用与对用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反义词的选择 | 第45-48页 |
一、反义词的错见 | 第46-47页 |
二、反义词的连用 | 第47-48页 |
第三章《列子》的句式修辞 | 第48-57页 |
第一节 句型的变换 | 第49-51页 |
一、倒装句 | 第49页 |
二、被动句 | 第49-50页 |
三、省略句 | 第50-51页 |
第二节 语气的修饰 | 第51-57页 |
一、疑问语气 | 第51-55页 |
二、感叹语气 | 第55-56页 |
三、委婉语气 | 第56-57页 |
第四章《列子》的寓言修辞 | 第57-65页 |
第一节 形式方面的修辞 | 第57-60页 |
一、人物对话式寓言 | 第57-59页 |
二、神怪式寓言 | 第59页 |
三、其他寓言 | 第59-60页 |
第二节 内容方面的修辞 | 第60-65页 |
一、新颖奇特的情景虚构 | 第61-62页 |
二、性格鲜明的人物刻画 | 第62-63页 |
三、生动曲折的情节发展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硕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后记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