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词义感情色彩发展变化研究--以1978、2016两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差异为例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5-11页 |
第一节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5-6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6-10页 |
一、感情色彩词语研究现状 | 第6-9页 |
二、《现代汉语词典》感情色彩词语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0-1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二、语料来源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词语感情色彩发展变化类型 | 第11-32页 |
第一节 词义褒贬色彩发生变化的类型 | 第12-25页 |
一、色彩转移 | 第12-17页 |
二、色彩并存 | 第17-25页 |
第二节 《词典》对词义感情色彩变化类型的处理 | 第25-32页 |
一、词语增加褒贬义项 | 第26-27页 |
二、褒贬程度变化 | 第27-29页 |
三、部分贬义词变为中性词或者褒义词 | 第29-30页 |
四、增加和删除的褒贬词语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词义感情色彩演变的特点 | 第32-43页 |
第一节 渐变性 | 第32-35页 |
一、程度弱化 | 第32-33页 |
二、程度强化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伴随性 | 第35-38页 |
一、义项不变 | 第36-37页 |
二、义项增减 | 第37-38页 |
第三节 褒义化 | 第38-43页 |
一、临时用法 | 第38-39页 |
二、固定用法 | 第39-43页 |
第四章 词义感情色彩转变的原因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内在因素 | 第43-49页 |
一、性质义的凸显 | 第44-47页 |
二、原型范畴的延展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外在因素 | 第49-52页 |
一、社会因素 | 第49-50页 |
二、方言因素 | 第50-51页 |
三、心理因素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