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留守儿童刻板印象研究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引言第7-8页
第1章 研究综述第8-22页
    1.1 刻板印象的综述第8-17页
        1.1.1 刻板印象的概念第8-10页
        1.1.2 刻板印象研究的理论流派第10-11页
        1.1.3 刻板印象的分类第11-13页
        1.1.4 刻板印象的测量第13-15页
        1.1.5 外显刻板印象和内隐刻板印象关系第15-16页
        1.1.6 刻板印象现有研究第16-17页
    1.2 留守儿童的综述第17-20页
        1.2.1 留守儿童的概念第17页
        1.2.2 留守儿童学习状况研究第17-18页
        1.2.3 留守儿童情绪情感研究第18-19页
        1.2.4 留守儿童认知方面的研究第19-20页
        1.2.5 留守儿童的测量第20页
    1.3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20-21页
    1.4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4.1 理论意义第21页
        1.4.2 实践意义第21-22页
第2章 研究—留守儿童刻板印象的外显研究第22-35页
    引言第22页
    2.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22-23页
        2.1.1 研究目的第22页
        2.1.2 研究假设第22-23页
    2.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2.2.1 自由联想测验第23页
        2.2.2 K-B法问卷测量-留守儿童刻板印象特质测量第23-24页
        2.2.3 Gardner法问卷测量-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强度测量第24页
    2.3 研究结果第24-32页
        2.3.1 工具的适用性第24页
        2.3.2 自由联想测验结果第24-25页
        2.3.3 K-B法问卷测量-留守儿童刻板印象特质测量结果第25-27页
        2.3.4 Gardner法问卷测量--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强度测量结果第27-29页
        2.3.5 留守儿童及社会大众的留守儿童刻板印象对比第29-32页
    2.4 讨论分析第32-33页
    2.5 研究结论第33-35页
第3章 研究二 留守儿童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第35-42页
    引言第35-36页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36页
        3.1.1 研究目的第36页
        3.1.2 研究假设第36页
    3.2 研究方法与过程第36-38页
        3.2.1 材料准备第36-37页
        3.2.2 预实验第37页
        3.2.3 研究被试第37页
        3.2.4 研究程序第37-38页
    3.3 数据处理第38-39页
    3.4 研究结果第39页
        3.4.1 留守儿童内隐刻板印象的描述性统计第39页
        3.4.2 留守儿童内隐刻板印象的差异性检验第39页
    3.5 讨论分析第39-41页
    3.6 研究结论第41-42页
第4章 研究三 留守儿童外显与内隐刻板印象结构的相关研究第42-48页
    引言第42-43页
    4.1 研究目的与假设第43页
        4.1.1 研究目的第43页
        4.1.2 研究假设第43页
    4.2 研究方法与过程第43页
    4.3 研究结果第43-46页
        4.3.1 留守儿童刻板印象结构的描述性统计第43页
        4.3.2 刻板印象结构的相关分析第43-44页
        4.3.3 内外群体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第44-46页
    4.4 讨论分析第46-47页
    4.5 研究结论第47-48页
第5章 总讨论与总结论第48-51页
    5.1 总讨论第48-49页
    5.2 总结论第49页
    5.3 创新之处第49-50页
    5.4 本文的局限第50页
    5.5 未来研究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附录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建设研究
下一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政府角色探究--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