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六畜”成语的认知与文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7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7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9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五) 语料来源 | 第10-11页 |
一、 汉语“六畜”成语的隐喻类别 | 第11-22页 |
(一) 汉语“六畜”成语的界定 | 第11-12页 |
(二) 汉语“六畜”成语的源域类别 | 第12-15页 |
(三) 汉语“六畜”成语的目标域类别 | 第15-22页 |
二、 汉语“六畜”成语的隐喻工作机制 | 第22-26页 |
(一) 源域与目标域的互动 | 第22-23页 |
(二) 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性 | 第23-26页 |
三、 汉语“六畜”成语的隐喻认知与文化精神 | 第26-33页 |
(一)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反映 | 第26-28页 |
(二) 对重农思想的反映 | 第28-29页 |
(三) 对军事文化的反映 | 第29-30页 |
(四) 对等级制度的反映 | 第30-31页 |
(五) 对佛教思想的反映 | 第31-33页 |
四、 “六畜”文化的民族性 | 第33-40页 |
(一) “马”的民族性 | 第33-34页 |
(二) “牛”的民族性 | 第34-35页 |
(三) “羊”的民族性 | 第35-36页 |
(四) “鸡”的民族性 | 第36-37页 |
(五) “狗”的民族性 | 第37-38页 |
(六) “猪”的民族性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