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表述的分析评价和整合重构--以区域气候特征为例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中文文摘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动态与理论基础第10-15页
        1.2.1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第10-13页
        1.2.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3-15页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5-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3.2 研究思路(表1)第16-18页
第2章 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中不同尺度区域气候特征表述的比较分析第18-30页
    2.1 不同尺度区域气候特征表述结构的差异第18-27页
        2.1.1 地理课程标准中不同尺度区域气候特征的表述及其差异第18-19页
        2.1.2 地理教材中各尺度区域气候特征的表述及其特点第19-26页
        2.1.3 地理教材中不同尺度区域气候特征表述的差异第26-27页
    2.2 不同尺度区域气候特征表述差异的原因分析第27-30页
        2.2.1 地理区域性的客观体现第27-28页
        2.2.2 地理课程和教材知识结构的限制第28页
        2.2.3 地理课程容量和深度的有限性第28-30页
第3章 不同尺度区域特征表述的差异对教学的影响第30-34页
    3.1 有利影响第30-31页
        3.1.1 有利于区域特征尺度差异的理解第30页
        3.1.2 有利于不同尺度地理空间思维灵活性的培养第30-31页
    3.2 不利影响第31-34页
        3.2.1 不利于区域地理教学中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第31页
        3.2.2 不利于气候特征认知结构的构建第31-32页
        3.2.3 不利于区域特征教学评价的标准化第32-34页
第4章 不同尺度区域气候特征表述的整合重构第34-46页
    4.1 整合重构方略第34-37页
        4.1.1 小尺度区域凸显特征差异性,并尽量在总体层面作一般化归纳第34-35页
        4.1.2 大尺度区域凸显特征一般性,并尽量能演绎出分区层面的地理特征第35-36页
        4.1.3 构建相对稳定统一而保留必要灵活性的区域特征知识体系第36-37页
    4.2 重构后的教学策略第37-46页
        4.2.1 在专题复习时建立不同尺度区域气候特征表述的知识体系第37-43页
        4.2.2 选取具有层次性、联系性的案例第43页
        4.2.3 布置具有归类性、特殊性的练习第43-46页
第5章 不同尺度区域气候特征表述整合重构的实证研究第46-50页
    5.1 实证研究的假设第46页
    5.2 实证研究的内容第46页
    5.3 实证研究的过程第46-47页
        5.3.1 明确实验时间第46页
        5.3.2 选定实验对象第46页
        5.3.3 实验过程第46-47页
    5.4 实证研究的分析第47-49页
        5.4.1 实验数据说明第47页
        5.4.2 实验数据统计第47-49页
    5.5 对研究假设的修正第49-50页
第6章 结语第50-52页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第50-51页
    6.2 研究存在问题与展望第51-52页
        6.2.1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51页
        6.2.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第51-52页
附录1 试题1第52-54页
附录2 试题2第54-56页
附录3 前测试卷第56-64页
附录4 后测试卷第64-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个人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本科高校学生学术社团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德宏州州幼儿园武术基本功训练对幼儿体质影响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