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初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的教学策略研究--以中国地理教学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2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1.1.1 突显地理学科特点需要第7页
        1.1.2 地理课程改革的需要第7页
        1.1.3 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第7-8页
        1.1.4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第8页
    1.2 研究现状第8-10页
        1.2.1 国外关于心理地图的研究现状第8-9页
        1.2.2 国内关于心理地图的研究现状第9页
        1.2.3 现有研究的局限第9-10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3.1 研究目的第10页
        1.3.2 研究意义第10页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0-12页
        1.4.1 研究思路第10-11页
        1.4.2 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关于心理地图的地理教学理论概述第12-19页
    2.1 心理地图的内涵第12-16页
        2.1.1 心理地图的含义第12-13页
        2.1.2 初中生心理地图的主要特征第13-15页
        2.1.3 影响因素第15-16页
    2.2 相关理论依据第16-19页
        2.2.1 建构主义理论第16页
        2.2.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16-17页
        2.2.3 大脑中的定位系统理论第17-19页
第三章 初中生中国地理心理地图的现状分析第19-37页
    3.1 测查目的第19页
    3.2 测查对象第19-20页
    3.3 测查内容第20页
    3.4 关于“初中生心理地图构建能力水平”现状测查第20-26页
        3.4.1 关于“初中生心理地图构建能力水平”的测量方法第20-23页
        3.4.2 “初中生心理地图的构建能力”的测查结果与分析第23-26页
    3.5 初中生“关于中国地理心理地图的现状”测查第26-36页
        3.5.1 “关于中国行政区划心理地图的现状”的测查与结果分析第26-29页
        3.5.2 初中生“关于中国河流心理地图的现状”的测查与结果分析第29-30页
        3.5.3 初中生“关于中国地形心理地图的现状”的测查与结果分析第30-36页
    3.6 关于中国地理心理地图的现状的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初中生心理地图构建的教学策略第37-57页
    4.1 探明学生已有的心理地图第37-38页
    4.2 提升学生的心理地图构建能力水平第38-40页
        4.2.1 基于实际空间训练判断方向的能力第38页
        4.2.2 基于实际空间训练距离估计的能力第38-39页
        4.2.3 绘制熟悉环境的简图第39-40页
        4.2.4 注重地图素养的培养第40页
    4.3 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心理地图第40-46页
        4.3.1 合理利用媒体资源第41-44页
        4.3.2 发掘学生已有知识与地理的联系第44-45页
        4.3.3 创设地理学习空间第45-46页
    4.4 遵循地图空间认知规律构建心理地图第46-57页
        4.4.1 从感知到形成表象第47-50页
        4.4.2 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空间第50-54页
        4.4.3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第54-57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7-59页
    5.1 结论第57页
    5.2 不足与展望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附录A第61-62页
附录B第62-63页
附录C第63-65页
致谢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发展幼儿倾听能力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以江苏Y小学六年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