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调查与策略--以北京市Z学校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的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2-17页 |
1.4.1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6页 |
1.4.2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6-17页 |
1.4.3 研究评述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概述 | 第17-18页 |
1.5.1 内容概要 | 第17页 |
1.5.2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第17-18页 |
1.5.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6.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6.2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1.6.3 访谈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教育公平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1.1 农民工 | 第20页 |
2.1.2 农民工子女 | 第20页 |
2.1.3 教育公平 | 第20-21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1页 |
2.2.2 教育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2.2.3 社会融合理论 | 第22-24页 |
第3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现状调查 | 第24-45页 |
3.1 样本学校的概况 | 第24-27页 |
3.1.1 学校介绍 | 第24-25页 |
3.1.2 学校师资情况 | 第25-26页 |
3.1.3 学生情况 | 第26-27页 |
3.2 教育权利公平调查 | 第27-28页 |
3.2.1 学生对教育公平的认知 | 第27-28页 |
3.2.2 学生理想就学地 | 第28页 |
3.3 教育起点公平的调查 | 第28-32页 |
3.3.1 家庭基础 | 第28-30页 |
3.3.2 入学资格 | 第30-31页 |
3.3.3 家长教育期望 | 第31-32页 |
3.4 教育过程公平调查 | 第32-42页 |
3.4.1 教师教育公平 | 第32-36页 |
3.4.2 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 第36-37页 |
3.4.3 班级教育资源配置 | 第37-40页 |
3.4.4 家庭教育资源支持 | 第40-42页 |
3.5 教育结果公平调查 | 第42-45页 |
3.5.1 学业成绩 | 第42-43页 |
3.5.2 综合素质 | 第43-44页 |
3.5.3 升学机会 | 第44-45页 |
第4章 教育公平的策略构建 | 第45-49页 |
4.1 教育机会公平策略 | 第45-46页 |
4.1.1 改革户籍制度 | 第45页 |
4.1.2 制定合理的农民工子女入学政策 | 第45-46页 |
4.1.3 完善学校招生预案 | 第46页 |
4.2 教育过程公平策略 | 第46-48页 |
4.2.1 强化地方政府职能 | 第46-47页 |
4.2.2 合理追加教育投入 | 第47页 |
4.2.3 吸引企业投资教育 | 第47页 |
4.2.4 提高师德水平 | 第47-48页 |
4.3 教育结果公平策略 | 第48-49页 |
4.3.1 制定合理的异地中考高考政策 | 第48页 |
4.3.2 制定公平的学业成就标准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语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