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饮料冷食制造工业论文--茶论文--各种茶论文

基于光复合技术改进工夫红茶工艺参数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萎凋过程中的物理变化第13-14页
    1.2 萎凋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第14-16页
        1.2.1 水浸出物的动态变化第14页
        1.2.2 多酚类、儿茶素的动态变化第14-15页
        1.2.3 氨基酸及蛋白质的动态变化第15页
        1.2.4 香气类物质的动态变化第15页
        1.2.5 糖类的动态变化第15-16页
        1.2.6 咖啡碱的动态变化第16页
    1.3 萎凋过程中的酶活性变化第16-17页
        1.3.1 多酚氧化酶(PPO)的动态变化第16页
        1.3.2 过氧化物酶(POD)的动态变化第16-17页
    1.4 环境因素对萎凋效果的影响第17-18页
        1.4.1 温度对萎凋工艺的影响第17页
        1.4.2 湿度对萎凋工艺的影响第17页
        1.4.3 光照对萎凋工艺的影响第17-18页
    1.5 国内红茶萎凋现状第18-19页
        1.5.1 室内自然萎凋第18页
        1.5.2 萎凋槽萎凋第18页
        1.5.3 冷冻萎凋第18-19页
        1.5.4 日光萎凋第19页
        1.5.5 人工光源萎凋第19页
        1.5.6 加压萎凋第19页
    1.6 LED光源的应用第19-20页
        1.6.1 LED光源特点概述第19-20页
        1.6.2 LED光源在红茶萎凋中的应用第20页
    1.7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红茶萎凋中的应用第20-21页
    1.8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21页
    1.9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10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对萎凋叶的理化特性影响第23-46页
    2.1 材料与仪器第23-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7页
        2.2.1 实验设计第24-25页
        2.2.2 取样方法第25页
        2.2.3 检测方法第25-26页
            2.2.3.1 物理三性的测定第25-26页
            2.2.3.2 容重的测定第26页
            2.2.3.3 常规检测第26页
            2.2.3.4 多酚氧化酶活性第26页
            2.2.3.5 过氧化物酶活性第26页
            2.2.3.6 感官审评方法第26页
        2.2.4 数据分析第26-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44页
        2.3.1 萎凋温度对鲜叶物理特性的影响第27-29页
        2.3.2 萎凋温度对鲜叶生化成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第29-32页
        2.3.3 萎凋温度对萎凋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2.3.4 萎凋湿度对鲜叶物理特性的影响第33-35页
        2.3.5 萎凋湿度对鲜叶生化成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第35-37页
        2.3.6 萎凋湿度对萎凋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2.3.7 光照强度对萎凋叶物理特性的影响第38-41页
        2.3.8 萎凋光照强度对鲜叶生化成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第41-43页
        2.3.9 萎凋光照强度对萎凋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2.4 感官审评结果第44-45页
    2.5 小结第45-46页
3 响应面设计优化萎凋工艺第46-63页
    3.1 材料与设备第46页
        3.1.1 鲜叶原料第46页
        3.1.2 仪器与设备第46页
    3.2 实验方法第46-47页
        3.2.1 实验设计第46-47页
        3.2.2 工艺流程、取样方法以及感官审评方法第47页
            3.2.2.1 工艺流程第47页
            3.2.2.2 取样方法第47页
            3.2.2.3 感官审评方法第47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7-62页
        3.3.2 以香气优化萎凋参数第48-52页
        3.3.3 以汤色得分优化萎凋参数第52-56页
        3.3.4 以滋味得分优化萎凋参数第56-59页
        3.3.5 以感官审评总分优化萎凋工艺参数第59-62页
    3.4 讨论第62-63页
4 基于响应面优化条件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的萎凋叶理化特性可视化研究第63-71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63页
        4.1.1 实验材料第63页
        4.1.2 实验仪器第63页
    4.2 实验方法第63-65页
        4.2.1 实验设计第63-64页
            4.2.1.1 实验流程第63-64页
            4.2.1.2 参数设计第64页
        4.2.2 取样方法以及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方法第64页
            4.2.2.1 取样方法第64页
            4.2.2.2 感官审评方法第64页
        4.2.3 数据说明第64-6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5-70页
        4.3.1 色彩分析第65-69页
        4.3.2 成品茶感官审评第69-70页
    4.4 小结第70-71页
5 工夫红茶光补偿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第71-74页
    5.1 材料与设备第71页
        5.1.1 实验材料第71页
        5.1.2 实验仪器第71页
    5.2 实验方法第71-72页
        5.2.1 萎凋叶含水率的测定第71页
        5.2.2 感官审评第71页
        5.2.3 实验设计第71-7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2-73页
    5.4 小结第73-74页
6 总结第74-76页
    6.1 本文总结第74-75页
    6.2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个人简介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研究
下一篇:安源发电厂厂用电优化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