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调试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国外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 | 第12-13页 |
| 1.2.2 国内智能变电站的发展状况 | 第13页 |
| 1.2.3 智能变电站系统构成及调试现状 | 第13-16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集成测试的试验方法 | 第18-32页 |
| 2.1 集成测试的重要性 | 第18-19页 |
| 2.2 组态配置 | 第19-23页 |
| 2.2.1 组态配置的定义 | 第19页 |
| 2.2.2 组态配置的实现 | 第19-20页 |
| 2.2.3 组态配置的过程 | 第20-21页 |
| 2.2.4 舍伯吐站组态配置 | 第21-23页 |
| 2.3 单体调试 | 第23-26页 |
| 2.3.1 合并单元测试 | 第23-24页 |
| 2.3.2 智能终端测试 | 第24-25页 |
| 2.3.3 保护装置测试 | 第25-26页 |
| 2.3.4 装置单体断链及告警测试 | 第26页 |
| 2.3.5 测控装置测试 | 第26页 |
| 2.4 分系统调试 | 第26-29页 |
| 2.4.1 SV回路测试 | 第27页 |
| 2.4.2 电压并列功能 | 第27-28页 |
| 2.4.3 自动告警测试 | 第28页 |
| 2.4.4 整体联动测试 | 第28页 |
| 2.4.5 捕获控制块 | 第28页 |
| 2.4.6 检修处理机制 | 第28-29页 |
| 2.5 后台系统调试 | 第29-30页 |
| 2.6 出场前准备 | 第30-31页 |
| 2.7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现场调试的试验方法 | 第32-42页 |
| 3.1 现场调试的重要性 | 第32页 |
| 3.2 光纤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极性校验 | 第32-35页 |
| 3.3 自动化系统现场调试 | 第35-36页 |
| 3.3.1“三遥”功能调试 | 第35页 |
| 3.3.2 远动装置测试 | 第35页 |
| 3.3.3 五防系统测试 | 第35-36页 |
| 3.4 网络分析仪 | 第36-37页 |
| 3.4.1 网络分析仪功能 | 第36页 |
| 3.4.2 网络分析仪应用 | 第36-37页 |
| 3.5 原始报文分析 | 第37-39页 |
| 3.5.1 GOOSE报文传输 | 第37-38页 |
| 3.5.2 SMV报文传输 | 第38-39页 |
| 3.6 二次系统调试核心问题 | 第39-41页 |
| 3.6.1 设备及图纸问题 | 第39-40页 |
| 3.6.2 工程调试问题 | 第40-41页 |
| 3.7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运行维护软件设计与实现 | 第42-55页 |
| 4.1 软件需求背景分析 | 第42-46页 |
| 4.1.1 技术需求分析 | 第42-43页 |
| 4.1.2 业务需求分析 | 第43-45页 |
| 4.1.3 软件实现功能 | 第45-46页 |
| 4.2 软件系统设计开发 | 第46-50页 |
| 4.2.1 软件设计方案 | 第46-47页 |
| 4.2.2 软件技术方案 | 第47页 |
| 4.2.3 逻辑关系方案 | 第47-49页 |
| 4.2.4 数据库方案 | 第49-50页 |
| 4.2.5 系统展示方案 | 第50页 |
| 4.3 软件功能实现 | 第50-54页 |
| 4.3.1 系统管理功能 | 第50-51页 |
| 4.3.2 设备要素管理功能 | 第51页 |
| 4.3.3 设备信息管理功能 | 第51-52页 |
| 4.3.4 图形化展示功能 | 第52-53页 |
| 4.3.5 综合查询功能 | 第53-54页 |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 5.1 总结 | 第55-56页 |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