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 动宾结构带宾语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 普通名词作状语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 副名结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四) 语言结构演变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3-15页 |
四、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五、语料来源及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一) 语料来源 | 第16页 |
(二)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几种非常规句法结构的语义分析 | 第17-36页 |
一、(V+N_1)+N_2的语义分析 | 第17-26页 |
(一) (V+N_1)+N_2中动词性成分的语义特征 | 第17-23页 |
(二) N_1与N_2的特殊语义关系 | 第23-26页 |
二、名词性成分直接作状语的语义分析 | 第26-31页 |
(一) N 与V 之间的语义关系 | 第26-28页 |
(二) N 的语义特征 | 第28-29页 |
(三) V 的语义特征 | 第29-31页 |
三、副名结构的语义分析 | 第31-36页 |
(一) 副名结构中的副词和名词 | 第31-32页 |
(二) 副名结构的表义特征 | 第32-36页 |
第三章 信息传递的双向视角 | 第36-44页 |
一、传信者的有意安排 | 第36-40页 |
(一)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 | 第36-38页 |
(二) 名词性成分直接作状语 | 第38-39页 |
(三) 副名结构 | 第39-40页 |
二、认知上的合理建构 | 第40-44页 |
(一) 动宾式动词带宾语 | 第40-41页 |
(二) 名词性成分直接作状语 | 第41-42页 |
(三) 副名结构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几种句法结构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 第44-47页 |
一、受典型结构的影响 | 第44页 |
二、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 | 第44-45页 |
三、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 第45页 |
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产性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注释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