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

“俗话说”的多角度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选题依据第1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3页
     ·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现状分析第13-23页
     ·插入语研究概况第13-17页
     ·“俗话说”研究概况第17-23页
   ·本文对俗话的界定第23页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3页
     ·语料来源第23-24页
第2章 “俗话说+X”表达式的组成成分第24-43页
   ·“俗话说”的来源第24-27页
     ·“俗话”一词的来源第24-26页
     ·“俗话说”的来源第26-27页
   ·“俗话说”的形成第27-31页
     ·“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俗话说”的形成第27-30页
     ·“俗话说”的形成机制第30-31页
   ·“俗话说”的性质第31-33页
   ·“俗话说”后的核心句X第33-38页
     ·X的性质第33-35页
     ·X的来源第35-36页
     ·X的特点第36-37页
     ·X的变异第37-38页
   ·“俗话说”的功能第38-43页
     ·传信功能第38-39页
     ·强化功能第39-40页
     ·过渡功能第40-41页
     ·开启下文第41-43页
第3章 俗话言语块的功能第43-53页
   ·俗话言语块的篇章功能第43-48页
     ·“俗话言语块”的提出第43页
     ·俗话言语块的篇章分布第43-45页
     ·俗话言语块与上下文的语义关系第45-48页
   ·俗话言语块的语用功能第48-51页
     ·引出新话题、新事件第48-49页
     ·引出新观点第49-50页
     ·证实观点第50页
     ·表明观点、态度第50-51页
     ·建议、劝告功能第51页
   ·俗话言语块的认知功能第51-53页
第4章 “俗话说”的同类现象研究第53-64页
   ·短语形式的引用标记第53-56页
     ·共同点第53-54页
     ·不同点第54-56页
   ·句子形式的引用标记第56-61页
     ·句法分析第56-58页
     ·语义分析第58-59页
     ·语用分析第59-61页
   ·“俗话说”与“(XXX)有句俗话说”的异同第61-64页
     ·相同点第61页
     ·不同点第61-64页
第5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俗话说”研究第64-71页
   ·偏误类型第64-67页
     ·形式偏误第64-66页
     ·语法偏误第66页
     ·语用偏误第66-67页
   ·原因分析第67-68页
   ·教学建议第68-71页
     ·“俗话说”的教学第68页
     ·核心句X的教学第68-70页
     ·俗话言语块的教学第70-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合并字学集篇》释义研究
下一篇:《舌尖上的中国》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