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4页 |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10-11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1-12页 |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初中音乐教学特点及歌唱现状 | 第14-21页 |
| 第一节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 第14-15页 |
| 第二节 初中生音乐歌唱课现状 | 第15-18页 |
| 第三节 改善初中音乐歌唱课的策略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带动唱”教学方法概述 | 第21-29页 |
| 第一节 “带动唱”教学方法的由来 | 第21-22页 |
| 一、“带动唱”的起源 | 第21-22页 |
| 二、唱游课中的“带动唱” | 第22页 |
| 第二节 “带动唱”教学方法的打造 | 第22-29页 |
| 一、“带动唱”教学方法提出的背景 | 第22-25页 |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 | 第25页 |
| 三、“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创造性 | 第25-29页 |
| 第三章 “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和实施 | 第29-39页 |
| 第一节 “带动唱”教学方法应用原则 | 第29-30页 |
| 一、综合性原则 | 第29页 |
| 二、即兴性原则 | 第29页 |
| 三、参与性原则 | 第29页 |
| 四、个性化原则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带动唱”教学方法实施流程 | 第30-32页 |
| 一、“带动唱”教学方法过程 | 第30页 |
| 二、“带动唱”教学方法应用模式 | 第30-31页 |
| 三、“带动唱”的带动形式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带动唱”教学方法中的肢体语言 | 第32-39页 |
| 一、肢体语言的内涵和实质 | 第32-33页 |
| 二、肢体语言在唱歌课中的作用 | 第33-39页 |
| 第四章 “带动唱”教学案例及突破的难点 | 第39-47页 |
| 第一节《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 第39-42页 |
| 第二节《祝愿歌》教学设计 | 第42-45页 |
| 第三节 “带动唱”音乐教学方法突破的难点 | 第45-47页 |
| 一、突破机械、枯燥的动作训练 | 第45页 |
| 二、悉心引导,尊重学生的差异 | 第45-46页 |
| 三、提高驾驭课堂能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带动唱”教学方法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 第47-52页 |
| 第一节 学生对“带动唱”学习方法的感悟 | 第47页 |
| 第二节 教师对“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反思 | 第47-51页 |
| 第三节 “带动唱”教学方法的推广 | 第51-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