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师范学院声乐教学现状研究--以“民族班”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一 绪论 | 第8-11页 |
(一) 研究起因 | 第8-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概况 | 第11-19页 |
(一) 伊犁师范学院概况 | 第12页 |
(二)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概况 | 第12-13页 |
(三)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师概况 | 第13-15页 |
1. 汉族教师 | 第13-14页 |
2. 哈萨克族教师 | 第14-15页 |
(四)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声乐学生概况 | 第15-19页 |
1. 汉族 | 第15-16页 |
2. 哈萨克族 | 第16页 |
3. 维吾尔族 | 第16-17页 |
4. 回族 | 第17页 |
5. 锡伯族 | 第17-18页 |
6. 其他民族 | 第18-19页 |
三 伊犁师范学院声乐教学现状的调查 | 第19-23页 |
(一) 课时及教材使用 | 第19页 |
(二) “民族班”学生声乐学习调查 | 第19-21页 |
1. 声乐学习背景 | 第19页 |
2. 入学后的声乐学习 | 第19-20页 |
3. 语言使用情况 | 第20页 |
4. 艺术实践情况 | 第20页 |
5. 民乐团 | 第20-21页 |
6. 自我评价 | 第21页 |
(三) 学生之间的差异 | 第21-22页 |
1. 生活背景 | 第21页 |
2. 语言 | 第21页 |
3. 宗教信仰 | 第21-22页 |
(四) 部分教师对民族声乐教学的看法 | 第22-23页 |
四 伊犁师范学院建立新型声乐教学模式的思路 | 第23-29页 |
(一) 声乐课程设置 | 第23-25页 |
1. 增加表演课程,加强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 第23-24页 |
2. 开展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研究能力 | 第24页 |
3. 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的发展 | 第24-25页 |
(二) 教师梯队建设 | 第25-26页 |
1. 聘用优秀声乐教师 | 第25页 |
2. 教师的进修与交流 | 第25页 |
3. 聘请声乐专家,定期讲座 | 第25-26页 |
(三) 利用少数民族聚集地优势,增加特色教学 | 第26-29页 |
1. 加强教材曲库建设 | 第26页 |
2. 聘请优秀民族艺人做兼职教师 | 第26-27页 |
3. 开设特色声乐课程 | 第27-28页 |
4. 研究少数民族传统唱法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附录 | 第32-36页 |
后记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