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纳米载体 | 第11-12页 |
·纳米载体技术概述 | 第11页 |
·纳米载体在营养素输送中的应用 | 第11-12页 |
·酪蛋白 | 第12-14页 |
·酪蛋白概述 | 第12-13页 |
·酪蛋白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性质及其在包埋中的应用现状 | 第13-14页 |
·叶黄素 | 第14-17页 |
·叶黄素物理与化学性质 | 第14页 |
·叶黄素在人体内的生物化学性质 | 第14-15页 |
·叶黄素市场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页 |
·叶黄素输送系统 | 第15-17页 |
·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5页 |
·材料与设备 | 第19页 |
·实验材料 | 第19页 |
·实验设备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5页 |
·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的制备 | 第19-20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20页 |
·圆二色谱分析 | 第20页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0-21页 |
·粒径分布和 Zeta 电位 | 第21页 |
·溶解性质 | 第21页 |
·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 | 第21页 |
·流变性质 | 第21-22页 |
·载有叶黄素的共聚物胶束和叶黄素前体胶束的制备 | 第22页 |
·pH 及离子强度对胶束性质的影响 | 第22页 |
·模拟胃肠液的配制 | 第22页 |
·模拟胃肠液中胶束的性质研究 | 第22-23页 |
·累积释放率的测定 | 第23页 |
·生物利用率的测定 | 第23页 |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3-24页 |
·叶黄素前体胶束的贮藏稳定性 | 第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5-49页 |
·美拉德反应过程中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变化 | 第25-32页 |
·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的形成 | 第25-27页 |
·美拉德反应过程中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 | 第27-28页 |
·美拉德反应过程中蛋白疏水区的变化 | 第28-29页 |
·美拉德反应过程中粒径与带电情况的变化 | 第29-30页 |
·美拉德反应过程中蛋白流变性质的变化 | 第30-31页 |
·美拉德反应过程中蛋白溶解性的变化 | 第31页 |
·美拉德反应过程中蛋白乳化性质的变化 | 第31-32页 |
·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胶束对环境 pH 的响应性 | 第32-37页 |
·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胶束的形成 | 第32-33页 |
·pH 对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胶束结构的影响 | 第33-36页 |
·pH 对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胶束的平均粒径与带电性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酪蛋白-葡聚糖共聚物的乳化性质 | 第37页 |
·共聚物对叶黄素的包埋与释放特性 | 第37-49页 |
·载有叶黄素的共聚物胶束的制备 | 第38-40页 |
·共聚物浓度对包埋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载量对包埋效果的影响 | 第39页 |
·超高压均质次数对包埋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葡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包埋效果的影响 | 第40页 |
·载有叶黄素的共聚物胶束的稳定性研究 | 第40-42页 |
·载有叶黄素的共聚物胶束的体外消化特性 | 第42-45页 |
·载有叶黄素的共聚物胶束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特性 | 第42-44页 |
·载有叶黄素的共聚物胶束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特性 | 第44-45页 |
·叶黄素前体胶束的制备及贮藏稳定性 | 第45-49页 |
·叶黄素前体胶束的制备 | 第45-46页 |
·叶黄素前体胶束的超微结构 | 第46页 |
·叶黄素前体胶束的贮藏稳定性 | 第46-49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