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与心理适应:社会支持的作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6页
   ·歧视知觉的研究第10-15页
     ·歧视知觉的概念第10-11页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研究现状第11-12页
     ·歧视知觉的影响因素第12-15页
   ·心理适应的研究第15-19页
     ·抑郁相关理论第15-17页
     ·主观幸福感相关理论第17-18页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状况相关研究第18-19页
   ·社会支持的研究第19-24页
     ·社会支持的概念第19-20页
     ·流动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第20-21页
     ·社会支持与歧视知觉及心理适应的关系第21-24页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第24-26页
     ·以往研究的不足第24页
     ·研究意义第24-25页
     ·研究假设第25-26页
第二章 研究方法第26-29页
   ·研究对象第26页
   ·研究工具第26-28页
     ·个体歧视知觉问卷第26页
     ·抑郁自评量表第26-27页
     ·主观幸福感问卷第27页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第27页
     ·社会支持问卷第27-28页
   ·研究程序及结果处理第28-29页
第三章 结果分析第29-36页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特点分析第29页
   ·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心理适应比较第29-30页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特点分析第30-31页
   ·不同歧视知觉组被试的心理适应比较第31-32页
   ·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第32页
   ·歧视知觉对心理适应的回归分析第32页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分析第32-34页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分析第34-36页
第四章 综合讨论第36-40页
   ·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基本特点第36页
   ·不同儿童类型心理适应特点第36-37页
   ·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特点第37-38页
   ·不同歧视知觉组被试的心理适应特点第38页
   ·相关变量的关系第38页
   ·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第38-39页
   ·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第39-40页
第五章 教育启示第40-46页
   ·切实减少歧视现象第40页
   ·大力提高心理适应水平第40-41页
   ·全面增加社会支持第41-46页
     ·加强政府支持力度第42页
     ·拓展群体支持途径第42-44页
     ·完善个体支持网络第44-46页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致谢第50-51页
附录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三学生心理韧性与归因风格、压力困扰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初中生完美主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