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绪论 | 第7-2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8页 |
·基本概念 | 第8-11页 |
·未成年盲人的概念 | 第8-9页 |
·科学素质的概念 | 第9-11页 |
·未成年盲人科学素质的概念 | 第11页 |
·文献回顾 | 第11-24页 |
·关于发展传播学的相关研究 | 第11-16页 |
·关于科学传播的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关于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相关研究 | 第21-23页 |
·关于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的相关研究 | 第23-24页 |
·研究设计 | 第24-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7页 |
2 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系统的研究 | 第27-41页 |
·影响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素质的主要因素 | 第27-29页 |
·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系统构成 | 第29-31页 |
·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系统分析 | 第31-40页 |
·学校:作为创新代理机构 | 第31-32页 |
·大众媒介和互联网:平面媒体不可或缺 | 第32-36页 |
·社会化传播载体:功能定位互补传播方式多元 | 第36-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3 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活动的活跃程度研究 | 第41-58页 |
·学校:非线性循环式科学传播初露端倪 | 第41-46页 |
·科学类课程的时长分析:纯科学课程较少 | 第41-42页 |
·科学类课程模式分析:互动性较强的实验式课堂传播缺乏规划 | 第42-46页 |
·大众媒介和互联网:综合类媒介传播活跃程度堪忧 | 第46-51页 |
·平面媒体:综合类报纸科技报道量偏少 | 第46-48页 |
·广电媒体:科技类频道缺位、科学传播节目播出时间增加 | 第48-49页 |
·互联网媒体:综合性网站科技新闻报道少 | 第49-51页 |
·社会化传播载体:传播资源和形式丰富、聚焦未成年盲人力度欠缺 | 第51-57页 |
·公益性公共设施及场所:传播资源日益丰富 | 第51-52页 |
·案例分析:传播互动性显著增强 | 第52-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活动的内容研究 | 第58-72页 |
·学校:内容要求正常化、载体难以规范化 | 第58-60页 |
·内容构成:信息一致、分层传播 | 第58-59页 |
·内容特点:设计差异性与载体僵化性并存 | 第59-60页 |
·大众媒介和互联网:内容偏重科学知识、呈现跨媒介一致性 | 第60-64页 |
·内容构成:载体不同、关注顺序近似 | 第60-61页 |
·案例分析:内容题材呈集中化态势 | 第61-64页 |
·社会化传播载体:内容日益丰富、适宜性尚需提升 | 第64-70页 |
·内容构成:载体的多样性决定内容的丰富性 | 第64页 |
·案例分析:内容尚不能满足未成年盲人的欣赏需求 | 第64-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5 结语:提升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素质的传播策略建议 | 第72-79页 |
·关于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系统的策略建议 | 第72-74页 |
·学校:提高作为创新代理人的科学教师的传播技能和素质 | 第72-73页 |
·大众媒介和互联网:发挥好广电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作用 | 第73页 |
·社会化传播载体:家庭传播功能亟待发掘 | 第73-74页 |
·关于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活动的策略建议 | 第74-76页 |
·学校:规范实验式课堂传播的教材和课时比例 | 第74页 |
·大众媒介和互联网:推进科学传播与文化娱乐的结合 | 第74-75页 |
·社会化传播载体:扩大载体容量、丰富传播途径 | 第75-76页 |
·关于上海未成年盲人科学传播内容的策略建议 | 第76-77页 |
·学校:科技界与教育界联合设计传播内容 | 第76页 |
·大众媒介和互联网:尊重欣赏习惯、弥补传播内容缺失 | 第76-77页 |
·社会化传播载体:注重传播内容均衡性 | 第77页 |
·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