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陕西省高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个案研究--基于课堂教学视频分析的策略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及思路第12-18页
   ·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研究目的、意义与思路第13-15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4页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相关概念说明第15-18页
     ·教学能力VS.教学技能第15-16页
     ·教育技术能力VS.信息技术能力第16-17页
     ·信息化教学能力第17-18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8-24页
   ·美国加州PACT项目第18页
   ·教师预备与教师专业发展报告第18-20页
   ·教师培训的“广东样本”第20-21页
   ·研究现状分析第21-24页
第3章 理论、方法与工具第24-36页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4-27页
     ·教师专业发展第24页
     ·教学交往理论第24-26页
     ·情境认知理论第26-27页
   ·研究方法与工具第27-36页
     ·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FIAS)第27-30页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系统(ITIAS)第30-33页
     ·定性研究软件NVivo第33页
     ·视频分析工具软件第33-36页
第4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第36-42页
   ·研究初始第36-37页
   ·研究假设第37页
   ·研究设计的过程第37-42页
     ·确定研究对象第38页
     ·选取研究方法第38-40页
     ·研究具体实施第40-42页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42-76页
   ·教师课堂教学立体化分析第42-43页
   ·案例一:数学课《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2)》第43-56页
     ·课堂时序分析第43-46页
     ·ITIAS矩阵分析第46-53页
     ·动态特性曲线分析第53-56页
   ·案例二:地理课《热力环流》第56-67页
     ·课堂时序分析第56-59页
     ·ITIAS矩阵分析第59-63页
     ·动态特性曲线分析第63-67页
   ·案例三:化学课《化学反应的利用——原电池》第67-76页
     ·课堂时序分析第67-68页
     ·ITIAS矩阵分析第68-72页
     ·动态特性曲线分析第72-76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76-82页
   ·本研究的结论第76-78页
   ·本研究的建议第78-79页
   ·研究的创新、不足与展望第79-82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79-80页
     ·本研究的不足第80页
     ·未来研究的方向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附录1第88-92页
附录2第92-94页
致谢第94-9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课程支持服务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师范院校建设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