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5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创新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5-25页 |
·复原的起源 | 第15-16页 |
·复原力的定义 | 第16-17页 |
·复原力的结构 | 第17-18页 |
·复原力的研究工具 | 第18-20页 |
·复原力的作用机制和模型 | 第20-23页 |
·复原力的相关因素研究 | 第23-25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5-27页 |
·民营企业 | 第27-30页 |
·民营企业的界定 | 第27页 |
·民营企业的特征 | 第27-29页 |
·民营企业的类型 | 第29-30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 | 第30-33页 |
·管理人员的界定 | 第30-31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角色 | 第31-32页 |
·中层管理者在民营企业的作用 | 第32-33页 |
第3章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54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3-34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问卷设计 | 第34-41页 |
·评价指标的来源 | 第34-37页 |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7-41页 |
·调查问卷的形成 | 第41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41-49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因子分析 | 第45-47页 |
·信度检验 | 第47-48页 |
·效度检验 | 第48-49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 第49-54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 第49-50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指标打分标准 | 第50-54页 |
第4章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54-63页 |
·现有评估方法 | 第54-55页 |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模型 | 第55-63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60-62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者权重的确定 | 第62-63页 |
第5章 评价模型的应用——以A公司为例 | 第63-74页 |
·公司简介 | 第63页 |
·民营企业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模型在A公司的应用 | 第63-74页 |
·确定评估评价者和被评价者 | 第63-64页 |
·中层管理者复原力评价模型的应用及分析 | 第64-74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4页 |
·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一 第一轮专家调查表 | 第81-84页 |
附录二 第二轮专家调查表 | 第84-87页 |
附录三 正式的调查问卷 | 第87-89页 |
附录四 实证研究所得到的评估表 | 第89-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