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宫城谷昌光《夏姬春秋》对中国古典的继承与创新
试论钟云舫《振振堂》集作品中的思想文化内涵
陆羽《茶经》的传播与接受
中国古典文学中蝴蝶意象的文化意蕴
魏禧文学研究
当今文学转型发展:危机与生机--近年来文学转型发展问题讨论述评
《庄子》与《战国策》寓言比较研究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当下建构
《说苑》人物形象及刘向伦理诉求研究
华岳研究
《战国策》叙事研究
消费时代的家庭伦理叙事研究--“家常事”里的现代伦理叙事
文学价值取向问题的当代探索--以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
方东树的学术与古文创作
学衡派的精英主义思想研究
大陆的香港、澳门文学研究述论(1979-2009)
冰心的自我认同研究--1919-1951年冰心的人生与创作
新时期文学期刊《人民文学》研究
论袁宏道文学思想中的自然观
傅山文艺思想中的丑观论
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之回顾与反思(1979-2009)
先秦典籍里的酒意象
清中叶扬州画人文学研究--以郑板桥为代表
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研究
润物细无声—美学视野下的《读者》杂志研究
王安石文学思想研究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辩证关系研究
论张爱玲对“鲁迅五四文学传统”的回应
林云铭《楚辞灯》研究
文化诗学本土性探源
林语堂文化传播研究
蒲松龄喜剧艺术研究
魏晋书信文研究
“改革文学”与“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比较研究
“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文学案件研究
相忘乎江湖 筑室兮水中--试论庄、屈作品中水之物象与意象
白虎通涉易问题研究
残疾与爱情--论史铁生的两个生命密码
现代作家的成都书写
左翼文学与电影的性别话语研究
“五四”时期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明初政治与文人心态及文学演变--以洪武文祸、党祸为中心
晁错政论文研究
《北斗》与左翼文学
《论语》与《世说新语》对比研究
1917-1927:文学批评的革命
苏过研究
中国新世纪启蒙文学转型研究--以《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为例
城市化进程下农民工形象的自我书写与建构--以农民工文学为中心
历史记忆与民间伦理--新时期留学生文学中的“文革”记忆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