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
白血病
--
急性白血病
流式细胞术监测微小残留病(MRD)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意义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因素分析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疗效观察
完全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骨髓抑制期发热时的病原学分析
地西他滨与硼替佐米联合治疗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机制研究
CD34~+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
氨甲喋呤对映体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体外诱导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40例疗效观察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CD4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疗效预后的关系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白血病易栓症关系的研究
hDOT1L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在优化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方案中的应用
Beclin1及Bcl-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白藜芦醇逆转急性髄系白血病细胞HL-60/ADR耐药机制的研究
自噬相关蛋白及基因LC3-Ⅱ、P6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Atg5和Atg7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相关分析
地西他滨、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三氧化二砷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子学缓解后限制细胞毒药物维持治疗的探索
急性白血病中PCDH8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研究
基于二代测序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突变谱及预后分层研究
老年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分析
儿童ALL miR-495表达及甲基化水平的研究
化疗药物对Jurkat细胞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4和P糖蛋白的影响
LNK基因调控STAT3影响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及青蒿琥酯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的研究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WF、P-选择素、sEPC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氟达拉滨和阿糖胞苷联合巩固治疗t(8;2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
难治/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分析
基于有丝分裂调控基因MAD2/CDC20研究砷类中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作用的机制
TET2和MEG3基因表达及MEG3甲基化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临床意义的研究
6-MP代谢TPMT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相关性研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全疗程化疗静脉规划方案的选择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感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FLT3-ITD突变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实验室特征及预后的分析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照IA方案在老年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疗效比较
遗传学分层对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预后的意义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及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诱导化疗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数对成人ALL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
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细胞遗传学低中危的年轻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分析
IKZF1基因拷贝数异常在儿童B系ALL中的意义
儿童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的生物学特点及预后分析
miR-550-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抑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Inv(3)/t(3;3)染色体异常急性髄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研究
TET2基因转染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生长及17-DMAG治疗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
口服砷剂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维持期治疗的临床观察
补肾健脾法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
IL-17、IL-23在急性髄系白血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THBS1基因甲基化与AML发病关系的研究及去甲基化药物在Allo-HSCT中的作用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