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研究急性白血病FLT3、DCK基因突变
4-氨基苯甲酸-4-去甲表鬼臼酯(PDE)诱导K562肿瘤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三氧化二砷逆转白血病耐药细胞凋亡抑制中耐药基因mdr1和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
三羟异黄酮诱导K562和K562/ADM细胞的凋亡作用
内吗啡肽-1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骨髓造血微环境基质细胞与急性白血病发病关系的研究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STI571、三氧化二砷以及Velcade对BCR/ABL~+CD34~+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儿童急性白血病mdr1基因及其编码Pgp表达和功能的研究
mCD99L2基因靶向siRNA诱导小鼠A20细胞转化为H/RS样细胞的实验研究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bcl-2、bcl-6基因所在染色体区域异常的检测及意义
孤啡肽逆转人白血病K562/ADM细胞耐药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孤啡肽诱导人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血病MDR1及WT1基因表达
miR-181a抑制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生长机制的研究
急性髓系白血病(M2a)骨髓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预后意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机制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131)I-Rituximab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实验研究
白血病肺部并发症的临床与CT研究
恶性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荧光定量PCR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四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脾脏转移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与实验研究
正常人和髓性白血病患者中Vβ亚家族TCR删除DNA环的检测情况
清毒片及hTERT mRNA反义核酸对急性白血病影响的研究
清毒饮(片)和养正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
中西医联合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急性白血病Skp2、P27及cyclinE、cyclinA1的表达及意义
正常成人β珠蛋白基因转染小鼠红白血病细胞MEL及其表达的检测
成人急性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ALK与Caspase-3、Bcl-2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
实时定量RT-PCR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bcr-abl mRNA水平
不同激活方式对CIK细胞增殖及细胞毒作用的影响
核干细胞因子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基因沉默对HL-60细胞的影响
转录因子Sp1、Sp3对K562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及耐药性影响的研究
整合素α5β1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TRAIL诱导白血病细胞株K562、U937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BDNF/TrkB异常表达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特异性c-myc siRNA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
Apollon、Smac、Bcl-xl与Bad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PI3K、Akt、mTOR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白血病细胞SHP-1与SOCS3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及甲基化抑制剂对SHP-1基因表达的影响
儿童急性白血病MDM2基因与p73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白藜芦醇抗白血病效应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
淋巴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的研究
核孔蛋白和蛋白乙酰化--新型中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分子靶点
β1整合素对淋巴瘤细胞增殖、迁移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姜黄素的调节作用
多发性骨髓瘤胞浆轻链及胞膜抗原的检测及意义
雷公藤内酯醇抗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理研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诱导MOLT-4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