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急性白血病患者黏着斑激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钙调素拮抗剂小檗胺诱导K562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
高三尖杉酯碱抑制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及诱导细胞分化的研究
EB病毒在各类淋巴瘤中的检测及其发病机理研究
BALB/c小鼠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模型的建立及体液免疫机制探讨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Midkine的表达及其与药物外排关系的研究
中国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6基因异常的研究
EBV阳性的维吾尔族霍奇金淋巴瘤与HLA-A高分辨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BRD4在白血病细胞定向分化中的作用及关键机制的研究
CAP对白血病细胞及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的体外体内作用研究 Endostatin联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的体内作用研究
白血病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联合双自杀基因增强Allo-BMT疗效的实验研究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Ikaros和CK2在人类白血病细胞内对KDM5B表达调控的研究
STAG2基因突变与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生长抑制特异蛋白GAS2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异常高表达的生物学意义研究
骨髓瘤细胞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43表达变化及其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病中的作用
地西他滨为主的方案治疗髓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Notch1信号通路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恶性血液病中1号染色体异常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伴有NUP98重排白血病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白血病新融合基因PAX5-UBE2D4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骨髓瘤HIF1α和IGF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的研究
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D133-2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机制初步研究
ADAMTS13和VWF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检测及意义;Ph染色体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微颗粒的测定及其意义
CD137L分子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表达及功能的研究
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分子遗传学异常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磁性纳米氧化铁修饰的高三尖杉酯碱对白血病细胞的体内外效应研究
含地西他滨预处理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体内甲基化水平研究
18F-FDG PET/CT显像在淋巴瘤诊疗中的价值
树突状细胞在干扰素联合供体淋巴细胞输注治疗移植后白血病复发中增强抗白血病效应机制的体外研究
地西他滨对白血病细胞WT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调控研究
IKZF1基因缺失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及预后关系的回顾性分析
神经生长因子在硼替佐米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髓性白血病耐药相关miRNA分子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
STAT3介导microRNAs调控的IL-9过表达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免疫调节机制中的研究
NF-κB抑制剂和JNK抑制剂对白血病细胞的协同杀伤作用
BCL-6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及白血病细胞K562分化和凋亡的关系
Notch/Dll4和VEGF信号通路在急性髓性白血病血管新生中的交互作用及机制研究
Notch、VEGF、Ang通路及microRNA对髓系白血病预后影响与耐药机制的研究
乏氧与Notch1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IL-9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调控及其机制的研究
环氧化酶-2表达在NK/T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及放化疗对小鼠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siRNA干扰Nrf2逆转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K562/G01耐药机制的研究
siRNA沉默Nrf2基因对K562/G01细胞株伊马替尼耐药性的影响
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微粒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巨核细胞异形性改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继发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