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
1.白血病干细胞标志的研究 2.p53对GRO生物学作用的影响
MicroRNA15a与多发性骨髓瘤生物学特性相关性的研究
MicroRNAs在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及其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中的意义研究
常规核型分析联合多重荧光原位杂交确定急性白血病复杂核型异常
CASP8、Fas和FasL基因多态与外周T细胞淋巴瘤易感性及临床特点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inv(16)/t(16;16)/CBFβ-MYH1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遗传易感性与预后因素研究
Rho GTP酶在白血病细胞行为异常及与骨髓微环境相互作用异常中的意义
新基因MR-1在白血病K562细胞中的功能研究
mda-7/IL-24和IL-24 delE5诱导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其在白血病中表达情况的研究
人HSP22基因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
癌基因iASPP和iASPPsv对造血干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在白血病致病作用研究
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幼稚细胞比例的预后意义
新型Bcr-Abl/Src激酶抑制剂FB2抗伊马替尼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作用及机制研究--K562/Imatinib获得性耐药细胞的耐药机制研究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Twist1在人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
Twist1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干细胞因子对人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研究
白血病“二次打击”模型的研究:AML1-ETO与iASPPsv双打击对于白血病发生的影响
高表达mM-CSF的血液肿瘤细胞对巨噬细胞功能性极化的作用
P53基因及13号染色体缺失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关性研究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强全反式维甲酸对HL-60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TEL/AML1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研究
MAC方案治疗初次诱导未缓解及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穿孔素基因突变与中国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ZO-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AL患者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及临床研究
多发性骨髓瘤真核表达载体MUC1-2VNTR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S100B蛋白含量的研究
白血病K562细胞株侧群细胞的分选及其初步研究
米那度胺在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价值及其机制的研究
蒽环类药物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心脏毒性的临床研究
G-CSFR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白细胞介素-3受体α(IL-3Rα)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原代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硼替佐米与吡喃阿霉素序贯对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系的协同作用
抗凋亡基因Livin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及其意义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的临床应用研究
非血缘脐血移植后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机制的初步研究
白血病相关SHP-2激活突变可能促进白细胞浸润及多器官损伤
多重RT-PCR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的临床研究
非血缘HLA不全相合双份脐血移植植入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JAK2V617F、MPLW515L/K基因突变及与血栓栓塞相关性研究
温州市儿童白血病的环境危险因素研究
Spred2调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及机制
基因芯片技术用于筛选小鼠粒单细胞白血病标志基因的研究
KAI1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染色体改变特点的研究
阿糖胞苷、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地位的Cochrane系统评价
上一页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