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全身性疾病
--
免疫性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
--
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
EB病毒感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和4表达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IL-18和MCP-1水平及意义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HLA-DM基因多态性对SLE整体影响的研究
N-乙酰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性研究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环境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狼疮性肾炎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IL-18及IL-1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趋化因子CCL22和CCL2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FcγRⅡa基因多态性、ANCA、CIC在SLE发病中作用的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情况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microRNAs的表达情况研究
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分析
三氧化二砷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和白介素-10分泌的影响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弥散性肺泡出血病例分析
Proline-Rich Tyrosine Kinase 2 (PYK2)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妊娠的临床研究
大疱性红斑狼疮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免疫负调控基因TIPE2和A20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霉酚酸酯在狼疮性肾炎诱导及维持治疗中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CD134单抗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
JAK/STAT1信号转导途径在MRL/lpr狼疮鼠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研究
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SLE患者外周血CD4~+FOXP3~+调节T细胞数量的研究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与临床特点分析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动物模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研究
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研究
血清降钙素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热鉴别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一、几种与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在SLE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实验室诊断中的应用评价的研究 二、抗核小体抗体在SLE实验室诊断中的系统评价初探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相关自身抗原的血清学筛选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IL-14的表达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95和CD137信号传导途径异常与淋巴细胞凋亡紊乱的研究
狼疮性肾炎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矿含量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异常及意义
活动期SLE及IDDM患者PBMC中Th1/Th2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趋化因子MCAF和RANTES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CD200及micro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树突状细胞在IgA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降植烷和脂多糖诱导载脂蛋白E基因缺乏的C57BL/6小鼠狼疮模型的初步实验研究
脂肪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意义
女性SLE患者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Th1/Th2细胞因子漂移的相关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3例并文献复习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
IgG型抗dsDNA抗体和钙网蛋白在狼疮肾炎中的作用
PDCD1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银屑病关联研究的Meta-分析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